“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学法指津 学法指导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学法指津 学法指导

ID:29169248

大小:49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学法指津 学法指导_第1页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学法指津 学法指导_第2页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学法指津 学法指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学法指津 学法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学法指津湖南/潘聪伶一.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况基本形式概念方向速度周期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自西向东或从北(南)极上空看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h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1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公转地球绕太阳的周年运动自西向东或从北(南)极上空俯视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速度变化: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二.运用数学方法证明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V—地球自转

2、线速度,—某地纬度,R—地球平均半径,T—地球自转周期)。证明:如下图,A为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纬度为,OB为赤道平面,ON为地轴。过A点作ON的垂线,垂足为D。∴∠AOB为(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与地心的连线跟赤道平面的夹角,就是当地的纬度。)拓展:(1)由于只与变量有关。在(0,90)上是减函数,故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2)赤道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时;(3)极点处,,故地球自转线速度为零;(4)南北纬60°处,0.5,故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三.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推导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根据开普勒行星运

3、动的第二定律可知,行星绕恒星运动,向径(行星与恒星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日地距离的变化,导致向径变化。因此,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变化。如下图,和是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两个相等面积,从中可看出弧长、∠2>∠1,从而可得出近日点附近则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远日点附近都较慢。四.运用简图示意法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在下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一年之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其他地区均为斜射。除此之外,在图上还可以判断出任意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及移动方向。如5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

4、置大致在图上的A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再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致在图上的B点(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五.运用作图法确定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二分二至日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判断二分二至日,不能靠死记,需要结合地轴倾斜的方向,运用作图法加以确定。如下图所示,先在A处画出赤道平面,赤道平面与地轴的交点为地心,连接日心与地心的太阳光线为直射光线,太阳直射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从图上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大致当作直射南回归线,所以A为冬至日,同理可推出C为夏至日。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以进

5、一步判定B、D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六.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分析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所以黄赤交角的大小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由于晨昏圈平面是永远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因而南北极圈的纬度数=90°-回归线纬度数,即南北极圈的纬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大小互余。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所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度数分别为、,这是实的一面。我们还可以从虚的一面来考虑黄赤交角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小,就会导致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会缩小,即热带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变小,使南、北极圈纬度数变大,也就使极圈

6、内范围变小,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即寒带范围缩小。由热带和寒带范围缩小,可以推知温带范围扩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假设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至0°,进而分析太阳直射点、五带的变化。通过虚实结合的方法,我们可以全面认识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结论:黄赤交角变大(小),热带和寒带的纬度范围变大(小),温带则变小(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