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梯形 同步练习4华师版

八年级数学梯形 同步练习4华师版

ID:29172251

大小:1.8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7

八年级数学梯形 同步练习4华师版_第1页
八年级数学梯形 同步练习4华师版_第2页
八年级数学梯形 同步练习4华师版_第3页
八年级数学梯形 同步练习4华师版_第4页
八年级数学梯形 同步练习4华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梯形 同步练习4华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梯形(4)【基础知识精讲】1.什么叫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2.与梯形相关的一些概念底:平行的两边叫做底腰:不平行的两边叫做腰高: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3.两种特殊的梯形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性质:直角梯形斜腰中点到直角腰的两端距离相等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重点难点解析】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添加辅助线将梯形转化成熟悉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问题来解决例1如图4.9-2,梯形ABCD中,AB∥DC,AD=BC,延长AB到E,使BE=DC,连结AC、CE,求证:AC=CE分析本

2、题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判定与性质.由于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证题思路比较明显,那就是连DB.证DB=CE.证明□DBEC.证明:∵DC∥ABBE=DC且E在AB的延长线上,即DC∥BE∴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CE=DB又∵AD=BC∴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C=BD∴AC=CE例2等腰梯形一个底角为150°,腰长为10cm,下底为30cm,求上底的长.分析本题查考知识点为等腰梯形性质,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上底的两个端点作下底的垂线,将等腰梯形转换成直角三角形与矩形,从而求出AD的长度.解:∵AE⊥BCDF⊥BC∴AE∥DC,又AD∥EC且∠AEF=Rt∠

3、∴ADFE为矩形∴AD=EF在Rt△ABE中,∠B=30°,AB=10cm则AE=5由勾股定理得:BE==5cm同理FC=5cm∴EF=BC-BE-FC=30-10cm∴AD=EF=30-10cm例3如图4.9-4,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C=60°∠ABC的平分线交AD于ECE⊥BE,且BE=2,求CE、DC的长度.分析CE为Rt△BEC的一条直角边,且∠EBC=∠ABC=30°,通过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出CE之长,再由直角梯形的性质,将上底转换为直角三角形的边计算.解:∠1=∠ABC=30°又CE⊥BE在Rt△BEC中BC=2EC∴BE2=BC2-EC2

4、=4EC2-EC2=3EC2即:3EC2=4EC2=EC=在Rt△CDE中,∵∠BEA=60°∠CEB=90°∴∠CED=30°DC=EC=×=例4如图4.9-5,已知梯形ABCD,BC是下底,∠ABC=60°,BD平分∠ABC,且BD⊥CD,若梯形的周长是30cm,求此梯形的面积.分析本题考查Rt△的性质、梯形面积公式,关键是求高与底边和,由于∠DBC=30°,∠BDC=90°,则DC=BC,作出高线通过勾股定理转换到底(腰).解:过D作BC的高线、垂足为E∵AD∥BC∠DBC=∠DBA=∠ABC=30°∴∠ADB=∠DBC=∠ABD=30°∴AB=AD又∵BD⊥CD∴DC=BC∠C

5、=60°=∠ABC∴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DC=AB=AD∴∠CDE=30°∵DE⊥BC∴EC=DC由勾股定理得DE=DC设DC=x,则AD=AB=DC=xBC=2xDE=x依题意有:x+x+x+2x=30则x=6故AD=6cmBC=12cmDE=×6=3cm∴S梯形ABCD=×(6+12)×3=27cm2【难题巧解点拨】例1如图4.9-9,梯形ABCD中,AD∥BC,AE平分∠BAD,BE平分∠ABC,且AE、BE交DC于E点.求证:AD=AB-BC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依题可得∠1+∠3=90°,加上∠1=∠2,可考虑证等腰三角形,看能否将底集中在一起,延

6、长AE、BC就可达到目的,这里要注意辅助线不能作为既延长两线交于一点又使CF=AD,同时三线合一的逆用需要证明.证明: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F∵AD∥BC∴∠4=∠F∴∠DAB+∠CBA=180°又∵∠3=∠DAB∠1=∠CBA∴∠1+∠3=90°∴AE⊥BE又∵∠1=∠2BE公共∴△ABE≌△FBE∴AB=BF=BC+CF=BC+AD∴AE=EF在△AED和△EFC中∵AE=EF∠4=∠F∠DEA=∠FEC∴△AED≌△FEC∴AD=CF∴AD=AB-BC例2如图4.9-10,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点P为BC边上一点,PE⊥AB,PF⊥CD,BG⊥CD,垂足

7、分别为E、F、G.求证:PE+PF=BG分析这是一题考查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考题.一般要证两线段和等于一条线段的长,可以把长线段截成两段,再分别证明线段相等,或者把短线段延长成线段和再证两线段长的和等于长线段的长.本题宜采用前面的方法.证明:作PM⊥BG∵BG⊥DC,PF⊥DC∴MPFG是矩形∴MG=PF在Rt△EBP和Rt△MPB中∴△EBP≌△MPB∴MB=PE∴BG=BM+MG∴BG=PE+PF【课本难题解答】例1如图4.9-11,已知等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