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 人教实验版

初三数学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 人教实验版

ID:29174719

大小:2.33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7

初三数学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 人教实验版_第1页
初三数学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 人教实验版_第2页
初三数学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 人教实验版_第3页
初三数学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 人教实验版_第4页
初三数学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 人教实验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数学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 人教实验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数学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人教实验版一.本周教学内容:新题型的解答方法与策略(2)二.重点和难点新题型包括探索实验题、动点运动题、阅读理解题、合情推理题等,解答的方法与策略值得我们在考前进行回顾和复习,希望在最后的冲刺复习中,帮助同学们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经验四个方面来把握考试要求,提高解题能力,赢得考试的胜利.例1.如图,若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C,则A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A.(3,2)B.(2,2)C.(3,0)D.(2,1)答案:C例2.阅读

2、材料,大数学家高斯在上学读书时曾经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123100?经过研究,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1123nn(n1),其中n是正整数.2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类似的问题:1223n(n1)?观察下面三个特殊的等式1121230123123234123313434523431将这三个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可以得到12233434520.3读完这段材料,请你思考后回答:(1)12231

3、00101(2)1223n(n1)(3)123234n(n1)(n2)(只需写出结果,不必写中间的过程)1答案:解:(1)343400(或100101102)31(2)n(n1)(n2)31(3)n(n1)(n2)(n3)4例3.已知:矩形ABCD和点P,当点P在图1中的位置时,则有结论:SPBCSPACSPCD图1理由:过点P作EF垂直BC,分别交AD、BC于E、F两点.11∵SPBCSPADBCPFADPE221BC(P

4、FPE)21BCEF21S,矩形ABCD21又∵SPACSPCDSPADS矩形ABCD,2∴SPBCSPADSPACSPCDSPAD.∴SPBCSPACSPCD请你参考上述信息,当点P分别在图2、图3中的位置时,SPBC、SPAC、SP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上述两种情况的猜想,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的猜想给予证明.图2图3答案:猜想结果:图2结论SPBCSPACSPCD;图3结论SPBCSPACSPCD证明:如图2,过点P作E

5、F垂直AD,分别交AD、BC于E、F两点.111∵SPBCBCPFBCPEBCEF222111ADPEBCEFSPADS矩形ABCD2221SPACSPCDSPADSADCSPADS矩形ABCD2SPBCSPACSPCD图2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yx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2)求△OAC的面积;(3)若P为线段OA(不含O,A两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D∥AB交直线O

6、C于点D,连结PC.设OPt,△PDC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S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来;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由x2x12,得x4,所以y4,所以点C的坐标为(4,4).(2)2x120得x6,1所以S6412.△OAC2(3)解法1:分别过点C,D作O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点,DNOP由PD∥AC可得△OPD∽△OAC,所以,CMOA即,所以.所以SSSS(写出此式即得1分)△OAC△OPD△PAC1112112OP

7、DNPACM12tt(6t)4222321212t2t(t3)3.(只写出一个式子即得1分)33当t3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不写当t3时,S有最大值不扣分)解法2:由(1)知∠AOC45,OC42.OPOD由PD∥AC可得△OPD∽△OAC,所以,OAOCtOD22即,所以ODt,所以.64232过P点作PEOC交OC于E点,则PEOPsin45t.211222SCDPE(42t)t22321212t2t(t3)3.33

8、当t3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四、考前的几句嘱咐的话:(1)满怀信心走进考场,相信自己能努力赢得胜利!(2)认真审题,不急不躁.(3)仔细计算、表达规范、字迹清晰.(4)做题出现困难时,可以尝试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寻求思路.相信你是最棒的,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答题时间:30分钟)1.如果将点P绕定点M旋转180°后与点Q重合,那么称点P与点Q关于点M对称,定点M叫做对称中心.此时,点M是线段PQ的中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