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ID:29184741

大小:10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目标解读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本课分别讲述了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可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则有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国有土地所有制)三种类型。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2、,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重点: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土地制度的演变、均田制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骨器2

3、、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战国   B、西汉C、南朝   D、唐朝 3、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                           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4、下列现象最能决定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铁器、牛耕用于农业生产B、诸侯争霸C、公田转化为私田D、周王室衰微5、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助

4、耕D、铁犁牛耕6、《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7、下列关于井田制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原创)A、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B、国王将土地直接分赐给卿大夫C、土地不得转让和买买D、奴隶和庶民在土地上集体劳动8、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5、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9、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原创)A、政府不规定百姓占田的最高限额B、“授田”指的仅是政府将掌握的官田授给农民C、可以纳绢代役D、均田制的推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10、下列农业著作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是        (原创)A、《汜胜之书》B、《农桑辑要》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1、有犁盘和软套曲轭,转弯方便,又有犁评,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耕作工具出现于

6、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2、记载绿肥种植技术的农书为   A、汉代的《氾胜之书》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3、“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

7、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三 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

8、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摘自《中国古代史》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