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

ID:29208233

大小:93.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2-17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_第1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_第2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_第3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_第4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引言:翻开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合试卷”,不难发现历史选择题命题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围绕某一个专题,设计若干个选择题,从而构成一个问题链。命题强调综合基础上的知识再生和潜能发挥,不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另外,文综合试题的表面上“不追求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完整性,不考虑学科内容覆盖率的大小”,主要考查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学科内容”。但我认为复习中国古代史,还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创设“立足现实,反观历史,和立足历史,解读现实”的主干知识的专题复习和历史热点复习的新情景。何谓主干知识:我认为是

2、那些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何谓历史热点:我认为主要包括①既与社会时政热点相关联,又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历史内容;②既与当今社会经济、人文观念发展之间有密切联系,又与政治地理学科主体知识相关联的历史内容;③还有既与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紧密联系,又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的当代历史内容。我认为以热点进行专题复习时“切入口宜小不宜大”。下面我就按中国古代史复习过程中,以热点组成的十个小专题向大家作简单汇报。由于时间有限,每个专题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即(一)专题提示:是以热点问题引领每个专题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激活

3、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主体线索梳理:这不同于传统的专题复习,应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注意既要避轻就重,勇于抓大放小;又要关注相关的隐性知识(图片图表和注释)。通过重点复习,培养牵引能力,深化内综合。(三)重点问题延展:重点问题延展作为主体线索梳理的辅助手段,抓住学科主体内容交叉点、聚焦区,以问题为中心,形成“再生知识”。通过全角透视重大社会问题,全力培养跨学科综合意识,解决学生应对文综测试时,思维在学科知识和能力间转换不畅,不能便捷地运用学科综合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困难。在综

4、合问题上,最好不要“深挖洞”,重点做到“广积粮”。由于水平有限,只能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与当今农村的税费改革。(一)专题提示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教材中重点介绍了一些朝代实行的赋役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实行税费改革,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近三年在《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的基础上,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实行向农民征收农业税及其附加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税。2004年6月政府在“减轻、

5、规范、稳定”的指导思想下,加大改革力度,提出取消农业特产税,取消五年的农业税。这次农村的税费改革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那么今天的赋税改革是否需要从古代赋税改革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呢?(二)主体线索梳理1.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①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③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人亩等)2.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①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前提是“私田”的出现。规

6、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际田亩数征税,鲁国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它与以前齐国“相地而衰征”等新税制的出现,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②编户制度:主要盛行于两汉,前提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地主土地私有制。秦始皇时,让百姓自己申报土地,载于户籍,国家依户籍征发赋税余徭役。西汉时期,政府把农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四项: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头税)、徭役和兵役,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

7、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③租调制: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前提是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受田农民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还必须服徭役、兵役。这是由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减弱以及纺织业的兴起所决定的。④租庸调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来代替服役。唐朝则取消了庸对年龄限制。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⑤两税法:唐朝中后期,为解决财政危机,于780年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它

8、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产物,标志着以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开始改变。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神宗于1069年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中“募役法”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地主的特权;“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