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219208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女娲造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女娲造人》学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2.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朴素的解释。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夸张和想像。情感目标1.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2.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学习重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2、体会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学法提示文章浅显易懂,可以通过复述故事和形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试着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大胆进行探索,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课时:一课

2、时导学过程:一、文体解话:你知道什么是神话故事?说说你读过的神话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查字典注音;划出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会为止2、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默读课文:初读的感受是什么?三、再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1、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⑴、先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准备复述。⑵、读课后习题中《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2—3人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交

3、流:⑶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组内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2、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提示:紧扣课文语句)[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3]、运用想象,把成语“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构想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四、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

4、思维空间。[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五、测一测,检查一下你学习本课的成果如何: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开天辟地( ) 女娲( ) 掺水( ) 塑造( )莽莽榛榛()()澄澈()()-2、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2)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

5、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3、仿照下列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再另写一个句子。例句:山涧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在身边而含羞躲藏。仿句:六、课堂小结:(自己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板书设计:女娲造人袁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