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海燕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海燕教案苏教版

ID:29235633

大小:9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八年级语文下册1海燕教案苏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海燕教案苏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海燕教案苏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海燕教案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1海燕教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燕【教学目标】  1.理解海燕的形象和精神。  2.学习文中象征的表现手法。  3.探讨课文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理解海燕的形象和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象征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大海给了它一双坚强的翅膀,它用来勇敢地搏击风浪。在狂风巨浪之间,它高傲地飞翔,大声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  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作者及创作背景:  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

2、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海燕》写于 1901 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 1901年2月19日 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 3月4日 ,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

3、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4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 3月12日 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 1901 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

4、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听《海燕》朗诵录音。  (2)个人表情朗读,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读出感情,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如:海鸥、海鸭、企鹅面对暴风雨的表现,应读出蔑视、嘲讽的语气;随着暴风雨的逼近,海燕愈战愈勇、英勇无畏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语气和语调都需表现出逐层递进、渐至高潮的变化……)  (3)小组合作演读。  可结合海上三幅图景分三部分演读,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语气和节奏的变化,最后一段是全诗的高潮,充满激情、振奋人心的召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宜全班合读。  四、理解海燕的形象和精神  在充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海燕的形象。  (1)提出问题:你怎样看文中的海燕?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海燕的形象。  (如:勇敢的斗士渴望暴风雨的勇士勇敢无畏的精灵胜利的预言家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2)继续追问:从海燕身上,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海燕的人生因             而                ;  我们的人生因             而                。  五、充满激情,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朗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  由一位学生朗诵,或由三位学生分

6、别朗读描写海上三幅图景的内容,师生共评,适时指导、纠正。  二、讨论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学习文中象征的表现手法  (1)从海燕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勇往直前、顽强无畏的精神,结合课文的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用意?(讨论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形色色的政客)  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学生若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讨论这些事

7、物的象征内容,最好也能结合朗读进行,读读议议,做些比较,利于学生对象征内容的认识。  (2)明确什么是“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与物。如:生活中,青松象征坚贞的气节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鲜花往往象征许多美好的事物……  三、探讨课文的语言艺术  有人评价高尔基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能针对本文说出你的一点发现并加以评说证明吗?  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可重点明确:  (1)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