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形状与大小教案 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形状与大小教案 粤教版

ID:29235698

大小:9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7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形状与大小教案 粤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形状与大小教案 粤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形状与大小教案 粤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形状与大小教案 粤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形状与大小教案 粤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形状与大小教案 粤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使学生明白好奇心、想象力、持之以恒、严谨科学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一个人日常学习、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有重要作用。2.知识要点: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四个代表性事件,各达到了什么认识水平。3.能力目标: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大小;举出证据说明地球是球形天体。【重点、难点】1.重点:见德育目标。2.难点:教材中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叙述非常简略,需师生补充精当材料。【辅助工具】1.多媒体课件。2.表演用道具。【主要训练形式】1.小组研讨。2.表演。【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如何描述地球大小

2、?学生回答后,单击主界面,出示画面(1):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示意图。(二)导入新课“平均半径”一词告诉我们,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球体,准确答案请大家课下继续探究。地球是球形天体这一今天看来是常识的问题,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对它的认识却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人类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前面我们已布置了一个作业:四个大组,每组分别研究一个课本所给的代表性事件,可通过上网、进图书馆等方式搜集资料,然后组内汇总,遴选构思,以表演的方式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概貌展现出来。现在各组参与表演的同学已在前排就坐。下

3、面让我们用掌声清出主持人XXX同学。板书标题:地球形状与大小。(三)学习新课主持人(1)在亘古荒凉的年代,人类活动范围狭小,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当时人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听公元前十世纪我国周朝一对农家父女的对白。表演一(烈日下父女耕地)父:(边耕地边擦汗自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女:(望头顶烈日说)父亲,太阳又当头照了,擦擦汗吧,它每天在天上东升西落,这天就好像一口倒扣着的大锅啊。父:聪明吾儿,那你再看这平坦的大地又像什么?女:(略思索)像方正的木板。父:对,正如书中所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画面(2)(点击鼠标出示,下同)《天

4、圆地方》图。女:如果天是一个罩着大地的圆盖,而地是一个方正的木板,那圆盖与地的四个角怎么合得拢呢?父:这……主持人(2)这位小妹妹的疑惑的确是个难题,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说明大地并不是直觉得那么平.人们对原有的关于地球的结论开始产生怀疑,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开始认为地表可能是个曲面,如我们祖先就认为:大地像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得出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假设。这就是“盖天说”。画面(3)《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图。时间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的认识也不断进步,转眼三百年过去了,让我们看看古希腊的先哲们又是怎样观察思考的。公元前六世纪,

5、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思考。画面(4)《毕达哥拉斯头像》画面(5)“船桅杆近岸与离岸动态图”(单击“船帆”和“登高望远”)。表演二毕自语:“船去桅杆最后消失,船来桅杆最先出现”;如站得再高一些,刚刚消失的桅杆又看到了.站得高,看得远,难道这两件事情是偶然的吗?看来大地可能是个曲面。主持人(3)毕达哥拉斯是认为大地为曲面的第一人,又过了约200年,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土多德又注意到什么现象呢?画面(6)《亚里士多德头像》画面(7)动态月食现象(单击“月食”)。表演三(亚里士多德看画面(7),自语)月食时地球影子是圆弧,正如毕达哥拉

6、斯所说:地球很可能是球形天体。观众问题1:请问亚里士多德先生:你仅凭这个现象就能断定地球是球形的吗?亚里士多德:我还发现,当一个人向南或向北旅行时,在他前面的地平线上会不断出现新星,原先看到的星则不断移位,甚至消失在后面的地平面下,这种情况只有在曲面上才会发生。所以我也认为大地是个曲面。主持人(4)又过了约200年,到了公元前240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埃拉托色尼在埃及的阿斯旺和亚力山大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画面(8)(单击“头像”及“示意图”)埃拉托色尼头像;阿斯旺、亚力山大两地太阳高度示意图。表演四(埃拉托色尼踱步自语):我站在处在北回归线上的

7、阿斯旺这个地方有口枯井,每年夏至,阳光直射井底,而在800千米以外的亚力山大却无直射现象──这只能说明大地是曲面。主持人(5)埃拉托色尼由此第一次比较精确地测量出地球圆周长,与今天数据仅相差200千米,这是多么微小的差距呀!埃拉托色尼因此被誉为“地理学之父”。主持人(6)在西方文明苦苦探求真理的同时,东方文明也未停止追寻的脚步,作为文明古国,我们祖先对世界天文学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公元1世纪我国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了“浑天说”。画面(9)《张衡头像》(单击出简介)。画面(10)《“浑天说”示意图》。表演五张衡:看

8、上去,天上太阳、月亮是球体,我们所在的大地是不是球体呢?(踱步语)大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犹如蛋壳,地犹如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