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 4.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2 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4.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2 湘教版

ID:29245254

大小:3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8

九年级数学上册 4.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2 湘教版_第1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 4.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2 湘教版_第2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 4.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2 湘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上册 4.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2 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2、会用解直角三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如何将斜三角形和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点检测: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2,面积为36,那么它的顶角的度数为30°或150°;2、△ABC中,∠A=30°,tanB=,BC=,则AB=;3、在坡角为30°的山坡上种树,要求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为

2、3m,则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为;4、如图所示,某地下车库的入口处有一斜坡AB,其坡度i=1∶1.5,则斜坡AB的长为4、升国旗时,某同学站在离旗杆底部20米处行注目礼,当国旗升至旗杆顶端时,该同学视线的仰角为30°,若双眼离地面1.5米,则旗杆高度为5、如图,在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6、如图所示,测量队为了测量某地区山顶P的海拔高度,选择M作为观测点,从M点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30°,在1∶50000的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图上,量得这两点间的距离为3cm,则山顶的海拔高度为1116m;(二)考点聚焦:1、本节的

3、重点内容是如何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3、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A=tanA=cotA=sinB=cosB=tanB=cotB=4、角直角三角形的常用概念:仰角、俯角、水平距离、铅直距离、坡角、坡度(坡比)、方位角;(三)例题分析:例1某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质由A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达后必须立即卸货,此时接到气象

4、部门的通知,一台风中心正以40海里/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的方向移动,距台中心20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1)问:B处是否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2)为了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多少小时内卸完货物?例2如图所示,山上有一座铁塔,山脚下有一矩形建筑物ABCD,且建筑物周围没有开阔平整地带,该建筑物顶端宽度AD和高度DC都可直接测得,从A、D、C三点可看到塔顶端H,可供使用的测量工具有皮尺、测倾器。(1)请你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矩形建筑物,设计一个测量干塔顶端到地面高度HG的方案,具体要求如下:①测

5、量数据尽可能少;②在所给图上,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并将相应测量数据标记在图形上(如果测A、D间的距离,用m表示,如果测量CD距离,用n表示;如果测角,用α、β、γ表示,测倾器的高度不计)。(2)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塔顶端到地面的高度HG(用字母表示)(四)课堂小结:1、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个转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实际图形转化为几何图形,画出正确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二是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示意图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2、把数学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画出直角三角形.

6、(五)课堂作业:同步练习相关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