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版

ID:29280153

大小:5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8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花潮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课文记叙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圆通寺看到海棠花开的盛景,赞美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课文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文辞优美,适于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开了,花团锦簇。第二段(第4自然段)写花如潮,有声有色。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看花的人赏花有不同的特点。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我”在回家的路上发出由衷的感叹。2.本课有许多联想的句子,可以帮助学习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落实本单元的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3.这篇课文

2、是我国现代作家李广田于1962年写的散文,原载1962年5月6日《人民日报》,选入教材时有删节。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的性格和年龄的看花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

3、有变化的写法。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二、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学习课文第一段。(二)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2.初读课文。(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3.检查自学情况。(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下半部分,注意笔顺,共12笔。簪花:中间部分是“”,不是“无”,书空

4、。(2)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整个词)。驻足:驻,车马停止。停住脚步。鼎盛:鼎,正当,正在。正当兴盛或强壮。依依不舍:依依,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接踵摩肩:踵,脚跟。脚跟碰脚跟,肩膀擦到肩膀,形容人多,拥挤。也作“摩肩接踵”。(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给课文分段。4.学习课文第一段。(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2)讨论。①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

5、种事情,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熟读这一自然段。②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桔枝瘦叶——花园锦簇,一个花和海洋。)(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5.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1、2、3题。(2)朗读课文。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二段,认识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并指导背诵。(二)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二段。(1)听录音,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

6、什么?(2)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各是怎样的?用“~~~”和“”划出有关的句子。讨论:①从课文中的哪两个词去找、划?(向高处看去——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②找到句子读一读。(3)学习重点词。①找出课文把花的茂盛比喻成潮水的句子。A.花的海洋中,花在动,花的阴影在动,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中翻腾。B.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②为什么说花如潮?(有声有色,蔚主国壮观,所以比喻成潮。)③读句子,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用“”划出作者的联想。A.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

7、它自己的阴影……好像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B.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幻灯出示,请一名学生写在灯片上,其他同学完成作业本第5题,集体校对。)(4)学习本单元的“学习提示”。①阅读“单元提示。”②什么是见闻?什么是联想。③联想常常用“好像”“仿佛”一类词语引出。④注意区分比喻和联想:比喻是由作者联想产生的,但联想并不都是用比喻的形式出现,联想是作者的心理活动,而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1)读句,品句。①自由读课文,找找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②诵读,体会句子好在哪里。③熟读,背下来。(1)概括段意。(

8、2)指导背诵第二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2.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3、4、5题。(2)背诵第二段。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三段,注意作者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2.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3.总结课文,完成练习。(二)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三段。(1)听第5自然段录音,思考:边听边划出写看花人心情和动作的语句。(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