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39《麻雀》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39《麻雀》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ID:29281322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8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39《麻雀》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39《麻雀》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39《麻雀》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39《麻雀》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麻雀》方 刚【自学指导】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麻雀表达人类社会观念。3.感受和学习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2.难点:麻雀“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正音正字】雏chú  奢侈shēchǐ   炫xuàn  翱áo  桀骜jiéào  卦guà矫jiǎo  倔强juéjiàng  瞬shùn  凛lǐn  濒bīn【词语积累】无动于衷 不劳而获 土崩瓦解 桀骜不驯 天之骄子 随声附和动人心弦 搏击长空 语不惊人 貌不出众 以死抗争 奄奄一息无可厚非 俯首

2、帖耳 心甘情愿【朗读课文】【课文简析】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介绍麻雀的生活习性,说明麻雀是与人类联系最紧密的鸟类,为下文的以来作铺垫。第二部分(4-10段),提出论点,并且用其它鸟类为例从反面议论它们最终“无法避免其奴仆的轻贱与悲楚命运”。第三部分,正面议论麻雀以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自由的高贵品质。本文选自《杂文报作品选》,课文取材广泛,内容涉及麻雀自然习性的介绍,捕捉后的绝食行为与倔强神态的描绘,又有对喜鹊、乌鸦、白头翁、鹰、鹦鹉、鱼鹰等其它鸟类情况的介绍。但全文“形杂而神不杂”,文中以麻雀“对人类依赖

3、性最强”来突出麻雀并不因此而屈从于人类的可贵品格,同时又以其它鸟类被人类征服、利用的事实,反衬麻雀的“倔强”、“凛然不可冒犯”的以死相抗的伟大精神,而这种精神远远超出了麻雀本身。全文以麻雀这一人们常见的小鸟为载体,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理”寓于形象之中,寄予麻雀深刻的寓意,引出了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严肃主旨,启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思。【思维训练】(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若干思维训练题)1.课文的论点是什么?(“麻雀是对人类依赖性最强的鸟类。但是,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2.文章认为麻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什么?(文章认为麻雀与众不同的特点

4、是:语不惊人、貌不出众。)3.文章认为麻雀最可贵、最突出的精神是什么?(文章认为麻雀最可贵、最突出的精神是:以生命捍卫自由。)4.如何理解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①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唯一”突出了麻雀独一无二的地位,强调麻雀具有不向人类屈服的顽强性格。 )②眼巴巴地企盼着我们赏赐一些食物。(“眼巴巴”细致地写出那些在诱惑面前丧失本性的鸟儿的神态,与下文麻雀的倔强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③麻雀是所有鸟类中麻雀最有理由对人类俯首帖耳,听凭差遣的。(“俯首帖耳”强调麻雀对人类依赖性极强,突出麻雀不向人类屈服的品质非常可贵。)5.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其它的

5、鸟?(这说明依赖人类的鸟很多,可是其它鸟“为了不劳而获的一把小米,它们背叛了整个天空”,只有麻雀与众不同——“不自由,毋宁死”。作者用其它鸟与麻雀对比,突出麻雀非同凡响,坚守自己的尊严,为自由而死的精神,以此衬托麻雀的可贵。)6.作者为什么用“不自由毋宁死”来评价麻雀?(“不自由,毋宁死”是对麻雀高贵品质的最恰当的概括。作者用“不自由毋宁死”来评价麻雀,是借物喻人,麻雀都能知道自由的重要,我们人类更应该懂得自由和尊严的可贵。作者用这句话来评价麻雀,充分证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托物言志,是借麻雀来评论人类,表达自己的社会观念。)7.为什么说“麻雀是动物界

6、最后的烈女”?(“烈女”本来是指拼命保全贞节的女子。麻雀像“烈女”一样,为了坚守自己的尊严,不受人类束缚,不背叛自己的天性,以死抗争,令我们肃然起敬。这种“烈女”在动物界已经是绝无仅有的,所以称为“最后的烈女”。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麻雀“烈女”的赞美之情。)8.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五个、写一段80字左右、中心明确的话。无动于衷 不劳而获 随声附和 动人心弦 语不惊人 无可厚非 俯首帖耳 9,从文中找出赞颂麻雀的语句,从气节方面作简要点评。【学习小结】本文是一篇逻辑清晰、说理严密、文理俱佳的议论文。全文以人们常见的麻雀为载体,引出了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主题,

7、给人心灵的震撼。【课外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2.完成“学习建议”。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阅读相关作品。4.预习《生命的暗示》。【教学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