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教案 新人教版

ID:29293807

大小:15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8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现代部分(一)现代中国考点1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的国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建立发展①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②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③新阶段: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2)职能:1949年至1954前代行人代会职能,1954年后起发挥政治协商和

2、民主监督作用。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规定了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及义务。②特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③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人民革命和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

3、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2)建立:1954年宪法确认,先后建立蒙(1947)新桂宁藏五个自治区;(3)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民主法制遭破坏的表现①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任意践踏(冲击、批斗、抄家、刘少奇冤案)。②“全面夺权”的展开,各级党政机关遭到破坏,社会秩序遭严重破坏。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2)深刻教训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的建设1、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1)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的方针;平反全国各种冤假错案;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2)民主制度的建设完善①完善人民

5、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982年,确立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84年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1998年,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提出: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②“一国两制”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是完成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③“一国两制”的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6、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④实践: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七九停炮(1979年)——三十年来真正停火②八七开放(中央政府提出“三通”台湾政府允许探亲、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历史性变化③两会成立(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④九二共识(一个中国)(1992年)⑤汪辜会谈(1993年)⑥胡连会见---60年后再握手(2005年)考点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一五计划”(1953~1957年)(1

7、)背景①国民经济的恢复;②人民政权的巩固;③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3)基本任务: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二是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4)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结合。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①重工业基础薄弱;②国际形势严峻,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③苏联工业化的影响。(5)工业化的成就:鞍钢三大工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一五计划经济指标顺利完成的原因:①一五计划的制定符合实际;②全国人

8、民巨大的建设热情;③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④苏联的援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