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ID:29305467

大小:917.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18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阳市一中2017届第二次周考理综试题命题人:校对人:12.3滚动内容:1、2、7、11、13、21原创试题:3、4、22、物质结构题、3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14S-32Al-27Mg-24Fe-56C-12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

2、0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8个氧原子B.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D.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则该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902.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C

3、.连接e→d→c→d,并从e侧通气,可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D.连接f→d,可验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3.下图是正常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④分别是血糖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②、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抑制④、⑤、⑥等过程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细胞等进行②过程4.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患者

4、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的表面上C.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D.患者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速率加快5.环磷酰胺可以抑制DNA的合成,故可作为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但在较高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β葡聚糖可以促进淋巴因子等各种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对接受化疗的机体的免疫力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测环磷酰胺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B.β葡聚糖能通过促进淋巴因子的合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从而提高机体

5、的体液免疫C.吞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与之相关的化学成分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6.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右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

6、了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7.(第1次周考15)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一元强碱时,则X可能是NaAlO2B.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一元强酸时,则X可能是NH3C.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

7、原反应,当W为非金属单质时,则Z可能是CO2D.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金属单质时,则Z可能是FeCl38.制备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是9.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A.测定化学反应速率C.制备纯净NH3B.制取并吸收HClD.比较MnO2、Cl2、S的氧化性10.常温下,下图表示向10mLpH=3的A溶液中加水稀释到V1mL溶液pH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V1=100,则稀释前A的浓度一定是0.001mol/LB.若A为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则V1一定大于10

8、0C.a点水的电离程度一定小于b点D.若A为NH4Cl和NH3·H2O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c(NH4)>c(Cl)>c(H)>c(OH)11.(第1次周考11)下列关于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在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生成CO2体积与盐酸的体积的关系B.②表示在氯水中逐滴滴入亚硫酸钠溶液,溶液pH与亚硫酸钠溶液体积的关系C.③表示在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沉淀的质量与氨水体积的关系D.④表示一定条件下氮氢合成氨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随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