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丰富多彩的物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丰富多彩的物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ID:29307965

大小:5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8

高中化学 《丰富多彩的物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化学 《丰富多彩的物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化学 《丰富多彩的物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化学 《丰富多彩的物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丰富多彩的物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两种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方法和重要内容(2)体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引入】若要到“华联”商场买一瓶饮料,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思考交流】请根

2、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12块糖进行分类活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P3-4对常见的化学物质有哪些分类的方法?2. 讨论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学生总结】1、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导电性:导体﹑半导体﹑绝缘体.2、根据物质的性能溶解性: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难溶性物质.3、根据物质的组成P3图1-2【思考讨论】试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比较纯净物和混合物【学生回答】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组成和结构无

3、固定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1】能否将酸﹑碱﹑盐﹑氧化物按不同的要求继续分类?【案例1】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钠(Na)氯气(Cl2)氯化铁(FeCl3)溶液硫酸(H2SO4)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学生归纳】按P3图1-2进行分类混合物为:氯化铁溶液,其余为纯净物。在纯净物中,单质为:钙和氯气,其中钙为金属单质,氯气为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钠;在化合物中又可分成氧化物、酸、碱、盐。属于氧化物为:氧化钙,属于酸为:硫酸,属

4、于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盐为:碳酸钙。【板书】2.物质的组成分类3.树状分类法【学习探究2】请将下列盐按要求继续分类【归纳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板书】4.交叉分类法【案例2】.请你用树状分类法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标准。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案例3】.下列物质中符合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类标准的是 A.K2CO3B.Na2CO3C.NaClD.NaHCO3【小结】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

5、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抢答题】1.对若干物质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能有多种标准B一定只有一种标准C可能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D可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2.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找出一种与其它三种类型不同的物质,并说明理由。①NaClKClNaClO3BaCl2②HNO3KClO3Cl2NaClO3③空气N2HClCuSO4·5H2O④CuAuHgNa【板书设计】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2、物质的组成分类3、树状分类法4、交叉分类法【课后作业】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

6、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评论】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断,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把“马”和“马”说成两个概念,从逻辑上讲是偷换概念,但

7、从分类方法上可以说是颜色和形状分别对物质进行分类而得到的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