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

ID:29317911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8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_第1页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_第2页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_第3页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蒲洪阳(后勤工程学院,重庆400016)No.9,2009(Cumulatively,NO.105)【摘要】绩效审计是当今世界政府审计发展的主流,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府绩效审计并未全面展开,但随着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倾斜,各级人大和社会公众更加关注公共财政的支出情况及各类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它必将成为中国政府审计发展的方向。<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目前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政府绩效

2、评价标准等问题,应对症下药一一解决。【关键词】绩效审计;体系;完善中图分类号:F239.44文献标识码:A1绩效审计的涵义根据国际最高审计机关组织的定义,绩效审计指称用来评估政府的各种施政活动,特别是公共计划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economy.el'-fieiency,e岱ectiveness,简称3E)。换言之,绩效审计是以公共政策或公共计划为中心.特别针对各种公共支出的经济、效率与效果进行有系统的评估分析,通常被泛称是一种“花钱的价值审计”。以下着重阐述“三E”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根据《世界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和《亚洲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所谓经济性是指,“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

3、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它主要关注的是投入和整个过程中的成本。具体说,经济性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在所处的政治和社会条件下,资源的采购、维持和应用是否经济?所选方式是否代表了对公共资金的最经济(或至少是最合理)的应用?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如我们把投入视作是“成本”,产出视作是一种“效益”,那么“效率性”可以看作成本既定条件下的效益最大化。或者效益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对效率性的审计包括许多方面.如: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等是否得到有效应用?政府服务是否及时提供?政府项目目标的实现是否符合成本一一效益原则?等等。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

4、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和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它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政策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其二,所发生的结果是否全部可以归属于所使用的政策?在检查效果性时,一般需要评价活动的成果或影响,尤其是负面的影响,并且要求分析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根据审计准则,一个具体的绩效审计可以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检查,没有必要对以上三方面都得出结论,但审计师如果孤立地检查经济性、效率性,而不考虑效果性,或者只孤立地检查效果性。而不考虑经济性、效率性,那么,审计效果也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所以,绩效审计中“三E”的关系是辩证的,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机械地割裂。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将绩

5、效审计定义为。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分析、考量和评价。”总之,可以认为对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是对政府公共部门履行受托责任体现出来的业绩、效果的监督和评价。2国内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我国与国外的绩效审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些差距也是我们今后开展绩效审计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重点问题。2.1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很多单位由于法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加之对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人认为:经济效益只是对于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而言,而对于非生产领域的政府部门和

6、非盈利组织机构不存在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政府审计也无需进行绩效审计,而且在中国也没有实施的基础,再加之操作过程复杂和理论上的模糊,一些程序、标准尚未制定,根本无法作者简介:蒲洪阳(1963一)男,汉族,四川西充人,职称:会计师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231—02实行。这种对绩效审计认识的滞后和已经严重阻碍了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2.2法规体系不完善依法审计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特征,是健全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基础。国际经验表明。与绩效审计有关的立法是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前提。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绩效审计准则的国家,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

7、责的审计准则》,对政府绩效审计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该准则曾于1981、1988和1994年3次修订,进一步得到完善。我国国家审计制度源于《宪法》,但《宪法》将审计对象仅仅限于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绩效审计的发展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关于审计机构开展绩效审计也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实质上处于一种不完全的法律授权状态,这严重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发展。2.3缺乏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