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ID:29335737

大小:1.8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18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1.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来,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A.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D.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2.《后汉书•王景传》记载,在公元65年,王景

2、出任庐江(今合肥)太守,“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而食常不足”。由此可推断A.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B.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C.当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D.农业不是当地主要产业3.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象4.中唐以来,“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

3、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A.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B.直接引发唐末农民战争C.使地方凌驾于朝廷之上D.导致北方边患日益严重5.《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夷夏大防的观念B.因俗而治的政策C.天朝上国的心态D.维护国家的主权6.宋初,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用来“市蕃夷之马”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

4、茶叶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的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由此可知,这类走私活动A.损害了宋朝的财政收入B.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负担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D.不利于宋朝的军事安全7.检索《四库全书》,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提法,出现有900多次。如《金史》记载,金朝大定年间,就有连续几次的均平赋役的政策和做法。这些做法的直接目的是A.凸显均平意识B.保护租佃经济C.维护小农经济D.增加财政收入8.清朝政治的特色,就是对规矩和习惯的依赖。日常的国家事务,往往依靠《会典》与则例来

5、办。即使皇帝本人,一般也要顾及规矩的规定,不肯随便突破藩篱。这种政治上的循规蹈矩A.引起地方对抗中央B.造成皇帝怠于政事C.导致改革积弊困难D.形成权臣专政局面9.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营的制约、人口的增多、经营规模的缩小、农牧矛盾的发展等因素,牛耕的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型(投入大量劳动力)”的轨道上滑行。这表明明清时期A.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或下降B.国家在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松弛D.找到了彻底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10.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

6、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说明A.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B.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C.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D.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11.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

7、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12.洪秀全原名火秀,自己改名“秀全”,取“禾(吾)乃人王”之意;以“囯”代“國”,取“王居其中”之意。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对于政事却不甚关心。这说明太平天国A.完全沉湎于个人享受B.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C.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D.没有受到近代化影响13.清末提倡平等的新派人物,往往不愿乘坐人抬的轿子,而宁可坐较低等的人力车。但有人作竹枝词,讽刺这些新派人物:“短小轻盈制自灵,人人都喜便中乘。自由平等空谈说,不向身前问弟兄。”这说明A.交通运输工具向近代化转变B.清末社会变革平等意识高涨C.社会

8、风气受到客观条件制约D.人力车能体现社会地位平等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A.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