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复习教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复习教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ID:29349193

大小:9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8

改革复习教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1页
改革复习教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2页
改革复习教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3页
改革复习教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4页
改革复习教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革复习教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规律探究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要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本专题根据考纲设置了中外历史上的六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史的综合复习,重点、热点问题有索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对各自国家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和局限性;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对其失败原因的探究。通过这些基本史实,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本专题在各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都定位选考内容,从内容上看,侧重古今、中外改革的对比,关注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从题型上看,本专题的内容都以非选择题形式命题,在复习中,应当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和讲评。在解题方法技巧上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改革的背景说,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伴而生,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改革的必然

3、性。其次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到经济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阻挠,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三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改革势力与反对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的高低强弱,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否则进步的改革也会失败。第四,学习本专题的知识时要能适当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比较等方法,注意古今联系对比和中外改革的对比分析。第五还要关注改革家的坚强不屈的品质

4、,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考点1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标纲一体解读课程标准考纲要求分析解读(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3、商鞅变法的影响有哪些?(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王安

5、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背景是什么?2、康梁等人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3、百日维新的特点有哪些?4、对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何认识?考点全面解析考点详解一、商鞅变法(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融合和大变革

6、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趋于瓦解,诸侯纷争。(2)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之间走向融合,国家出现统一的趋势。(3)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上,随着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也随之确立起来,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为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实现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这一时期法家的代表有商鞅等人。2、秦国国情:秦国和东方诸国相比落后,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招揽贤

7、能,为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3、商鞅的个人因素(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指导思想:法家理论2、目的(宗旨):富国强兵3、具体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①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2)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①实行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②推广县制③制定秦律(3)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4)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燔诗书而明法令”(5)改革旧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及其历史作用1、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悲

8、惨结局的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其法未败的原因: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2、商鞅变法的特点: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3、商鞅变法的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4、商鞅变法的作用:(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2)政治上封建国家机器更加健全,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形成。(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兼并战争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