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

ID:29361737

大小:7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同步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内容]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教学要求]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

2、探索中曲折发展基本要求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懂得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并形成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认识。发展要求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说明教学时要注意勾勒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论十大关系》”、“1956年到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周恩来、邓小平为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及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等知识点为学生

3、课外阅读内容。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基本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体会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四第二课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两目内容中的史实来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注意体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深刻含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基本要求了

4、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结合对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主要内容的掌握,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说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学本课内容时要注意与第二课内容的整合。[会考标准] 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及格优秀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①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②中共八大的召开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5、aaaabbbb▲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②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③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abcab▲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b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与能力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

6、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并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时,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从而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52576066717375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一阶段: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第三阶段

7、:“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国营企业的壮大;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对经济控制能力的加强;政府倡导的农民互助合作运动,成为向集体化过渡的开端。2、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1953年。内容:“一化三改造”。实质: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总路线规定的“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发展生产力。总路线规定的“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既变革了生产关系,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