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节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节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

ID:29362264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历史 第二节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二节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二节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二节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节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知识与能力】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了解“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的严重损失3、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4、了解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正确认识新

2、时期“依法治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有着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融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实际,青年学生应积极响应“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难点: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起【问题思考】1、结合课本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

3、政府为了摆脱落后的文化教育状态,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有了怎样的发展?【教师讲述】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2、具体措施及作用:(1)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拉开序幕A、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收回教育主权。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提高教育水平,建立人民教育。作用: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2)制定人民教育方针。A、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

4、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人民教育的指导方针)作用:此方针是新中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B、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的学校和半工半读的学校)作用:为中国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贵的指导。(3)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具规模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二、“文化的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看投影】思考:结合图片和课本分析文革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海南知

5、青武装训练1、表现;(1)“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使中国基础教育受到巨大冲击。(2)“文革”中的“教育革命”。(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教学体制和高校招生体制)2、影响:“文革”十年,教育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成功探索983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景山中学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改革的步伐。1、背

6、景——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1977年冬天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国家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国家规定了教师节,颁布了《教师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获得普遍的提高,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恢复和整顿被“文革”搞乱了的教育秩序,学制的恢复与重建,使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针对中小学教材短缺和混乱不堪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加强教材建设。教育部积极组织编

7、写新的中小学教材,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2、过程:(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战略思想)-----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A、原因: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B、内容: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C、意义:“科教兴国”战略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宏伟化目标

8、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