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人民版必修3

ID:29362879

大小:2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考试内容与要求: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要求:说出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主张,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启蒙、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  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难点:康

2、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既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通过讲述,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康有为的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在中国进行变革的困难;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这也是要为学生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

3、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性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教学流程】  本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线索是: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即: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

4、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一个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就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通过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制度,通过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答: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说得对!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本专题的内容还可以跟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投影:专题联系必修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

5、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Ⅱ: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投影:冲击篇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我们不妨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历史的再现。  投影:  据你所知说说明清时期:  大臣见到皇帝该怎样?  一位商人经商积累了资金,他将会投资于什么?  一位商人想远涉重洋去英国贸易,可能吗?  答:……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

6、统治地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  当时中国“最有见识”的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吗?我们不妨来看一则史料。  投影: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  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问:林则徐当时对英国的看法正确吗?  答:非常可笑。  问:这则史料会改变林则徐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吗?  答:……  林则徐尚且如此,

7、更多传统守旧的中国官员对西方的认识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呢?  投影: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史实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鸦片战争前,中国闭目塞听,对世界一无所知。  工业革命的大潮让西方人对地大物博的中国极感兴趣,但闭关自守的政策使西方国家无法实现其获得原料和市场的愿望,于是鸦片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