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2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2 中图版必修1

ID:29362925

大小:21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2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2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2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2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2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2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安排:2课时课表要求及分析: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让学生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特点。教材及学情分析:本章前两节介绍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然后介绍了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本节内容将目光移向地球,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体现了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对立体几何还未学习,学生难以建立立体的空间想象,在初中地理中只简单介绍了地球运动的规律,板块的运动,对地球内部结构需要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如何划分地球的圈层结构;2了解地球各圈层的特征(范围,成分,温度变化等)能力目标:1能用地震波的

2、变化曲线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2分析内部圈层各层的物质组成。3能用大气垂直分层和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特征;4分析大气圈的组成物质,气温垂直分布,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德育目标:1了解地球的垂直分层,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地壳,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难点:地幔,对流层和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原因。教学方法:图示法—抓住两幅图,地震波变化曲线图,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关联性,归纳总结;对比法—通过对比,使结论更直观。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记忆部分,

3、名词较多,关键原理较少,关键是如何找到规律,主要涉及内部圈层的结构,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其它内容多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可以以图为主,与课本相结合,将课本上杂乱的知识点还原到图上,并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教学资源:引自中图版地理选修1课本,教师教学用书:地震波速度变化曲线,干洁空气的组成饼状图,能用大气垂直分层和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新课程培训资料(1):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及学情分析。新新学案:2道检测题,考察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大气垂直分层各层的特征。332900莫霍界面古登保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

4、意图探索活动1盒子里装着不同物体,用什么方法去探测呢?2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才能和外部圈层。分组讨论用哪种方法合适,那么又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引出对地球内部物质的探索的方法地球的内部圈层1观察图1-4-1分析坐标系及图中反映的数据,比较横波,纵波的区别?分类传播速度传播的媒介共同点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横波较慢固体在本图中速度如何变化?内部圈层分为几层?两两之间是否存在交界面?每层的厚度范围如何?读课本,每层组成物质是什么状态的,有什么显著特点?比较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2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速度变化与介质的关系,即可以通过地震波的速度变化来

5、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什么叫不连续面?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地壳与岩石圈有什么区别?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理解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原理,以及每层的特征。区别地壳与岩石圈的概念。3结论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平均17    1000  2900 50006370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  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温度、压

6、力和密度都很大地球的外部圈层1观察图1-4-3干洁空气的成分比例图,分析各种气体的作用。如氮,氧,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尘埃。2观察图1-4-5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注意每层的高度范围,气体组成,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每层有哪些人类活动。抓住一条主线,递进的关系,大气的成分——大气的热状况——大气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水圈由地球表面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4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5各圈层

7、的关系: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是平行的,在地表附近,各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分组讨论空气各成分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通过对图的观察,对课本的阅读,理清关系,按要求填表。1、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没有明显的界限?2、地球外部圈层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3、地球外部圈层之间以及它们和岩石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4、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中,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一层?熟悉空气成分的组成及各成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