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

ID:29363942

大小:49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侯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来了解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ks5u类社会现在

2、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及其特点。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ks5u程课前准备:(1)分组,把相互邻近的4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全班共13组左右。(2)分发卡片,每小组4张卡片(卡片已编号,卡上的问题用纸条封住)。上课:WWW.KS5U.COM探索部分:全球气候变化[师]介绍旅游景点——楼兰故城,播放楼兰故城的

3、位置图。然后要求各组同学揭开第一张卡片,问题:“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来描述古代楼兰和现在楼兰的情况,可加以设想?(课前已布置学生去收集相关资料)[生]各小组相互讨论、想象,把结果写在卡片上,并派代表描述。[师]根据各代表的描述(5个左右),归纳楼兰故城由昌盛到消亡,继续问:“这是为什么”。[生]很轻松的回答:这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得出消亡的原因:气候变化孔雀河干涸罗布泊湖水萎缩楼兰消失[师]要求学生揭开第二张卡片,在屏幕上播出卡片上的问题:“全球气候是怎样变化的呢?”[生]根据课文分组思考、讨论,把要点记录在卡片上。[师

4、]播放表格提示[师]问题1、通过上面“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曲线图”来说明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特点?2、据考证,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属黄种人,想一想:亚洲的黄种人是怎样进入北美洲的?[生]思考、作答。[师]通过世界地图解释。[生]举一反三,完成上面表格。自读部分: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师]要求学生揭开第三张卡片,在屏幕上播出卡片上的问题:“古代气候距今时间很长,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当时的气候状况呢?”[生]兴趣很浓的阅读课文资料,把相关方法写在卡片上。[师]叫一位同学朗读这篇资料。(加深学生对这四种方法的记忆)活动部分:全

5、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师]打开第四张卡片,播放问题: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生]思考、分析,在卡片上写出主要影响。[师]播出“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提问:“挪威雪线变化与中国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有何不同?”[生]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师]用下图解释什么是雪线,然后根据学生的见解归纳:这两条曲线的高低变化在时间上和程度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彼此的变化趋势却非常近似——雪线升高,气候变暖,雪线下降,气候变冷。[活动]各组同学用自己收集的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资料进行按时间顺序

6、接龙,看哪一组接得最长。[生]动手做[师]根据学生资料,通过分析“古代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类活动的影响”图得出气候变化对人类古文明和经济的影响。[师]继续介绍印度哈拉帕文化。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明。从公元前2350年或更早,到前1750年。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由于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又称哈拉帕文化。起源和衰落 有人认为该文化起源于西亚;有人认为主要从前哈拉帕文化发展而来,在发展中受到西亚的影响。后一种说法较为流行。其创造者,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荼人。  印度河文明中心地区约从公元前1800年开始衰落。衰落的原因,较通

7、行的说法是外族的大规模入侵。另一个较有力的说法,是由公元前1700年左右发生的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水灾所造成。[案例研究]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师]介绍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约有300头亚洲象在生息繁衍。象群活动于小勐腊保护区及勐俞保护区内,属国内象。在勐腊保护区的则属国际象,他们有自己的通道(象道),经常出入中国和老挝两国之间。 [师]播放“不同历史时期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示意”图和问题:“中国野象的迁移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很有兴趣地研究并回答:迁移方向是自北向南,说明了我国气候

8、从暖湿到冷干的变化。[师]从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总结]1、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气候特点?2、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探究活动部分:本课测评1、简述研究古代气候的几种方法。2、简述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气候变化。学习延伸: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