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364291

大小:9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地理《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3、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教学难点1、

2、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着?板书: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师: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主要有哪些形式?生:略板书:一、内力作用师:学习内力作用的概念,并明确地壳运动是塑造地

3、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播放三段视频(喜马拉雅山不断抬升、地震、火山)。学生思考:这些或缓慢,或激烈的地壳运动,能量来自哪里?小结: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师:播放一段有关内力作用的介绍。学生思考:①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哪几种?②内力的三种表现形式中,哪种对地表的影响最大?小结:内力作用包括了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其中,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

4、的主要作用方式。板书:地壳运动师:投影案例1:喜马拉雅山形成。投影喜马拉雅山的图片,视频及背景资料:喜马拉雅山,经过4000万年的抬升,才成为今天的世界最高的山脉。这个世界最高山脉的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每年仍以0.5---1厘米继续升高着。学生讨论:喜马拉雅山上升的原因。师:播放六大板块及其褶皱山形成示意图,整理学生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水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小结:这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水平运动。投影水平运动的概念。师:投影案例2:意大利那不勒斯岸边的三根大理石柱。思考:①

5、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岸的地壳发生勒哪种方向的运动?下沉运动。②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又发生了哪种方向的运动?上升运动。③那不勒斯海岸地壳的运动方向有几种?地壳的这种运动方向,与地表呈什么关系?两种:向上或向下运动。其方向与地表呈垂直关系。小结:这是运动的另一种形式-垂直运动。投影垂直运动的概念。列表比较: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表现形式地壳水平位移,岩层弯曲变形地壳抬升或下沉产生结果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实例喜马拉雅山、大西

6、洋青藏高原、台湾海峡小结: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总体上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产生了高低不平。(活动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75活动2:结合初中学过的“中国地形”,解释下面两句话:(1)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2)我国的地形呈网格状分布。小结: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山脉,制约着其他地貌单元的发展,从而

7、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但是外力作用也一刻没有停止过,那么什么是外力作用呢?它又有哪几种形式?它们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学生看书,讨论)板书:二、外力作用师:(总结)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会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些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出示图片:风化壳,激发学生对其成因的兴趣。视频:昼夜温差使岩石破碎,迎客松图片:生物使岩石破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风化作用的概念。(投影一组侵蚀地貌图片:风蚀柱,黄

8、土高原地表形态,海蚀地貌,冰蚀地貌)师:以上我们看到的现象主要是什么作用形成的?这种作用主要由哪些外力作用形成的?生:回答略。师:(归纳小结)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原地就形成了侵蚀地貌。同学们想一想,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到时哪里去了呢?生:回答略。(投影一组堆积地貌图片:亚马孙平原,新月形沙丘,海边的沙滩,冰积地貌)师:请同学们推测以下,上述堆积地貌中,哪些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哪些是风力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