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364333

大小:1.04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从容说课本节是总论,全面剖析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内力作用。教学中要运用实例具体说明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从发生条件、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阐述外力作用,运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说明不同方式的外力作用彼此之间的关联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两个层次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第一个层次:每一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牵涉的内、外力作用。第二个层次:各种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循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促使的,内力作用产生了地表的高低起

2、伏,形成了地表的基本格局,而外力作用则总是减小地表形态的高低差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讨论法。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教学重点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3.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材料●课时安排1课

3、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和水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而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它们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与水和大气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地表形态的形成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板书)。(出示投影: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貌形态的景观图片)师:以上我们看到的五种景观反映了什么内容?生:地形的五种形态。师:对,而地貌,它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

4、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影响、改变着地表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教师精讲]师: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呢?是地质作用,就是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呢?生(看书)回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师:很好!那么什么是内力作用呢?请大家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什么?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程度、影响结果有何不同呢?(结合案例①播放录像“喜马拉雅山的

5、形成”和“维苏威火山的喷发”)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种形式有什么共同点?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师:请一个同学先来说一说他们小组讨论的共同点。生1:我们小组认为,它们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它们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师:很好!我们再请一组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他们讨论的不同点是什么。生2:它们是内力作用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作用的速度不同,形成喜马拉雅山是地壳的运动,是极其缓慢的;维苏威火山的喷发是岩浆活动的剧烈表现,速度很快,迅速地改变了地表形态。师:总结得太好了!思路清晰,分析透彻。但是哪一种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更为

6、显著呢?生:(齐声)地壳的运动(或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师:对!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变质作用,但是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的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才是塑造地表形态最主要的方式。那么地壳运动又是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呢?(播放动画“岩层的水平运动”,查成语词典,找出成语“沧海桑田”的出处和本意)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动画反映了地壳的岩层在什么方向上的运动?生:水平方向。师:对。那么“沧海桑田”又反映了地壳怎么样的运动呢?生1: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生2:垂直运动。师:很好!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上有何不同呢?生:

7、(看书讨论后回答)水平运动会在地表形成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了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师:在地壳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总体上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产生了高低不平。(活动探究)(P75活动。活动1比较简单,通过三根大理石柱的外观变化,即可判断海岸在不同时期处于何种运动状态,但第三问稍有难度,需要对学生启发引导。活动2需要结合初中地理中国地形部分的内容

8、,将中国主要山脉投影展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师:请同学们看活动1,思考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