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365400

大小:39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活动背景背景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背景二: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为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解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总体上处于弱势的国家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立于文化安全,进而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

2、挑战。在中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将中华民族精神熔铸于青少年的精神和品格之中,抵御外来文化的侵略,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从国内形势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进程中,迫切需要用伟大的民族精神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增强青少年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自觉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背景三:当前后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

3、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活动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自觉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立足学习,努力践行,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发扬革命传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贡献。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宝贵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弘扬和继承民族精神的使命感和责

4、任感;培养实践意识,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活动过程和内容(一)在班级或校内举办一次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展1、展览的意义。通过展览,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认识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孕育形成的过程,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到骄傲,增强民族自豪感。2、展览内容包括:(1)有关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故事、诗词、图片、照片展览。(2)关于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文章的展览。(二)举办一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争做文明学生”征文和演讲比赛1、由学生自己举办,

5、可邀请部分老师和同学作评委。2、程序要严格、科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三)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确定一个教育基地。精心组织、严格纪律,认真参观。2、可组织观看反映民族精神的影视片3、撰写日记和观后感(四)开展主题校(班)会、团会1、精心选择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内容的主题。2、学生可查阅材料,选出代表在会上发言。3、可以请革命老前辈和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4、根据班会的感受,撰写心得体会。(五)开展诗词诵读、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

6、时间自行组织安排。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敬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确立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博采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开始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①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

7、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识。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4)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实践

8、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