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教案 苏教版必修5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教案 苏教版必修5

ID:29369092

大小:2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教案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教案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教案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教案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教案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2.学会推导并掌握均值不等式定理;3.会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求最值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4.使学生能够运用均值不等式定理来讨论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基本不等式在证明题和求最值方面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几个例题的研究,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并会用此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大、最小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均值不等式

2、定理的证明及应用。难点:等号成立的条件及解题中的转化技巧。【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2.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重要不等式:如果2.基本不等式:如果,是正数,那么我们称的算术平均数,称的几何平均数,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都是正数。二、研探新知最值定理:已知都是正数,①如果积是定值,那么当时,和有最小值;②如果和是定值,那么当时,积有最大值.证明:∵,∴,①当(定值)时,∴,∵上式当时取“”,∴当时有;②当

3、(定值)时,∴,∵上式当时取“”∴当时有.说明:此例题反映的是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值的方法,但应注意三个条件:①最值的含义(“”取最小值,“”取最大值);②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③函数式中各项必须都是正数;④函数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是常数;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例1(1)求的最值,并求取最值时的的值。解:∵∴,于是,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的最小值是,此时.(2)若上题改成,结果将如何?解:∵,于是,从而,∴的最大值是,此时.例2(1)求的最大值,并求取时的

4、的值。(2)求的最大值,并求取最大值时的值解:∵,∴,∴则,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当时,取得最大值4。例3若,求的最小值。解:∵,∴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当时,取最小值例4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2)归纳:用均值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按如下步骤进行:(1)先理解题意,设变量,设变量时一般把要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为函数;(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3)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正确写出答案.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1.已知,求的最大值,并求相应的值。2.

5、已知,求的最大值,并求相应的值。3.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并求相应的值。4.已知求的最小值,并求相应的值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当给出的函数式不具备条件时,往往通过对所给的函数式及条件进行拆分、配凑变形来创造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进行求解;2.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常用的变形方法有:(1)运用拆分和配凑的方法变成和式和积式;(2)配凑出和为定值;(3)配凑出积为定值;(4)将限制条件整体代入。一般说来,和式形式存在最小值,凑积为常数;积的形式存在最大值,凑

6、和为常数,要注意定理及变形的应用。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www.ks5u.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