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377240

大小:18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生物《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生物《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生物《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生物《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生物《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渗透作用概念及条件。2.能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3.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能力目标:1.观察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学会观察、分析、归纳。2.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能够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情感目标:1.学会探究学习、合作学习。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

2、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首先由“问题探讨”引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

3、主体”。然后由渗透装置类比联想到细胞,分析教材给出的“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认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似吗?如果相似,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与动物细胞不同之处呢?引出探究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重在做好引导,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一步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问题的分析,学生认识到水分子是可以自由进出细胞膜的,并且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教材的资料分析提供的素材是无机盐的吸

4、收情况,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细胞对物质的吸收不一定都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细胞吸收物质是有选择的,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本设计遵循的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五、教学重点及难点六、教学过程

5、教学设计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导入(展示)莲藕同学们回忆一下赞美莲藕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莲藕生长在污浊的泥土中却能从环境中获取莲藕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水、氧气、矿物质等,而莲藕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分子则不能进入。到底是什么控制物质分子进出细胞?(细胞膜)物质分子是如何跨越细胞膜输入和输出细胞的?(引出本章课题)今天,我们先以水分为例,共同探究水分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引出本节课题) 学生思考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一、渗透作用“问题探讨”(1)演示实验:一滴红墨水滴入到清水中,会出现

6、什么现象?。(2)提出探究问题:如果两种不同的溶液被半透膜隔开,结果又会怎样?提供信息:渗透装置教师和各实验小组代表课前做好该实验,实验的内容设置如下 ①烧杯中是清水,漏斗内是30%的蔗糖溶液,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玻璃纸(半透膜)隔开,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静置一段时间后,漏斗内的液面有何变化?②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其它的均与①相同,漏斗内的液面有何变化?③若漏斗内外均是同浓度蔗糖溶液,情况又是怎样的?若漏斗内外都是清水呢?(3)提出讨论问题问题:为什么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多媒体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及

7、时引导学生思考:比较①②组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通过比较①③我们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观察并回答。第1小组学生介绍演示实验①,展示实验现象。学生总结:水分子从数量多的一侧向水分子数量少的一侧扩散,也就是说:水分子是顺着相对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这种现象称为渗透作用。这个装置叫渗透装置。第2小组学生介绍演示实验②,展示实验现象。第3小组学生介绍演示实验③,展示实验现象。学生总结上面两个结论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a要有半透膜;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学生亲自实验,展示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8、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属于自己 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从生活中的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