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4.3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3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377261

大小:19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生物《4.3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生物《4.3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生物《4.3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4.3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2.下面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个水库中所有的草鱼B.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C.蛇岛上大大小小的所有腹蛇D.岛上生活的各种蛇、鸟和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3.白蚁肠道内生活着鞭毛虫,帮助消化纤维素,如果杀死鞭毛虫,白蚁就会缺乏营养而死亡。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共栖B.互利共生C.寄生D.竞争4.海洋中的植物与高山上的植物均有分层分布的现象,

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温度与光照B.光照与温度C.光照与湿度D.温度与湿度5.在一个种群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互助B.竞争C.变异D.适应6.“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竞争D.捕食7.植物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

3、种植的品种8.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9.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A.光照强度较弱B.蒸腾作用低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10.青霉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青霉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B.竞争C.互利共生D.寄生11.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例子是()A.火山爆发后发生的演替B.“野火烧不尽,春

4、风吹又生”C.农田荒芜D.围湖造田12.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过程()A.藓→地衣→草本植物B.地衣→草本植物→藓C.地衣→藓→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藓→地衣13.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群落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14.下列关于生物演替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次生演替比初

5、生演替的速度快B.人类活动只会改变生物演替的速度,不会改变生物演替的方向C.开垦荒山和退耕还林是两个群落的逆转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说明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是不可改变的15.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草场和森林),有一过渡区,这一过渡区中的动物与邻近两个生态系统相比,其特点是()A.动物种类少B.动物种类多C.植食性动物多D.肉食性动物多16.(多选)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

6、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17.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

7、关键生态因素是。(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①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BDBBBCCBABACAACABD17.(1)A、B、C水(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

8、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