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3.1《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2.3.1《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

ID:29381832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2.3.1《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2.3.1《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2.3.1《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 2.3.1《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3.1《离骚》教案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离骚》学案屈原【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品质,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3、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学习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学习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二)自主合作

2、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

3、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2.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

4、边读边归纳。)(3)质疑释疑①、重要词语,注音并解释  苗裔():   孟陬():     揆():扈():辟芷():    汨():搴():   阰():  ②、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来吾道夫先路也:③、同类活用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④特殊句式1、恐年岁之不吾与:2、肇锡余以嘉名    ⑤翻译全文:(4)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第一节:叙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义。第二节: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第三节: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5)主旨把握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

5、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明确]  第二课时一、研读探究(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

6、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明确]“(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2)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3)分析特色:1、象征手法的运用芳草香

7、木:象征高尚的品德佩带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美人:比喻君王2、灵活的诗歌体式“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三、探究阅读   (1)《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明确】(2)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赞同:可以理解:(3)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观点:四、随堂练习1、注音并解释该词语:⑴ 苗裔                   ⑵ 孟陬                   ⑶ 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