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5《合欢树》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2.5《合欢树》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

ID:29381940

大小:8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2.5《合欢树》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 2.5《合欢树》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 2.5《合欢树》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5《合欢树》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课合欢树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3、品味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呛()炎()逛()享()沧()炙()诓()亨()2、汉语总是那么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比如谈到某些事物最好或达到顶点的时候总有一些成语与之对应。如: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最为危险的游戏----玩火自焚。请仿照上例,用相应成语回答下列问题。(1)最宝贵的话(2)最远的地方(3)最大的效益(4)最吝啬的人二、思考与探究1、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有心思照顾到“不丢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

2、亲怎样的心理变化?——————————————————————————————————2、“我”对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3、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你能谈谈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三、课外拓展 (一)生日(1)      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2)      妻子边找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有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

3、十分喜爱的食物。(3)      屋里的电灯灭了,烛火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4)      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5)      (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6)      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

4、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7)      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8)      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地。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9)      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

5、,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她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10)  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11)  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12)  (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13)  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14)  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故事给你听。”(1

6、5)  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1、 (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国两方面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3、 第(7)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___

8、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