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3登泰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23登泰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ID:29382143

大小:2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23登泰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1页
高中语文 23登泰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2页
高中语文 23登泰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3页
高中语文 23登泰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3登泰山记(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词语集注2.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顶峰叫玉皇顶,又称天柱峰。泰山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3.岱顶景观南天门海拔1460米,为岱顶的门户,南天门创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其上有阁,称摩空阁。整座建筑,充分利用了岱顶垭口的险要地形,构成了南天门势如拔地通天,摩空阁仿佛空中楼阁的上天境界。南天门里,有“天街”,原为进香者的住所,已建成山巅的聚落。南天门西侧,望府山上有观日亭;东侧有白云

2、洞,均为岱顶名胜。碧霞祠是岱顶上最大规模的建筑群。创建于宋代,原名“昭真祠”,金称“昭真观”,明代改“碧霞灵佑宫”,为后来泰山的主神碧霞元君的庙宇。全祠以山门为界,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东、西、南各有一门,称为神门,东、西两门上都有阁,南门之上建歌舞楼。前院还有钟楼和鼓楼,分列两侧。山门门厅内,有四尊巨大的铁铸神像,仪容威严,栩栩如生。后院大殿五问,居中面南,东西配殿,左右呼应。院中平台上,建有香亭,事前有明铜碑两座,其一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牌;另一为明天启五年(1625)立,“泰山灵

3、佑宫”,铜牌,两碑体型高大,碑面龙凤盘环,铸造极为细腻。配殿南端碑亭内,有清乾隆的玉质御碑。整组建筑,布局周密,结构严谨,玲珑精巧,庄严肃穆。玉皇庙是岱顶上最高的建筑。建于泰山最高点的玉皇顶,庙宇中央有巨石露头,称“极顶石”。庙宇前面,东西两侧,分别有观日亭和望河亭,可以望观日出,望黄河,远水近山,尽收眼底。玉皇庙门外,还有六米高的无字碑一座,据记载,为汉武帝所立。岱顶的石刻,集中分布在大观峰下,俗称“摩崖碑”,在巨大的摩崖上刻着唐玄宗李隆基的“纪泰山铭”,碑高8.8米,宽5.3米,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封

4、禅泰山时亲笔御写刻制,通篇隶书2000字,字经5寸,文词雅训,书法端严雄浑,后人评论其书法“若莺凤翔舞于云烟之表”。岱顶的名胜古迹,还有孔子小天下处,虽仅石碣一块,却是极负盛名。瞻鲁台,因古人在此南望鲁国而得名,有百丈崖,鹰愁涧,悬崖峭壁,十分险峻。仙人桥,在瞻鲁台西侧,两崖相隔丈余,有巨石三块,衔接抵撑成桥。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以东,以观日出而出名;峰下有拱北石,又叫探海石,也是望东海。观日出的名胜。在岱顶以北的岱阴,有深奥幽邃的后石坞,挺拔奇丽的天烛峰等。这一带,谷壑纵横,山岩怪异,白云缭绕,古木葱茏,景色成自天

5、然,充满诗情画意。4.《登泰山记》的艺术表现手法(1)作者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用移步换形之法,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乾隆三十九年,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的姚鼐因与主纂纪昀不和,辞职返家,路过泰山,应友人泰安知府朱孝纯的邀请一同登泰山观日出。作者着意把本文题目名为《登泰山记》而不用一般的“游泰山记”。就意在表明,他着重写的是“登览”。事实上也是这样,作者就是按登览这条主线移步换形,组成四幅气韵生动的画面。而在这幅山水长卷中又以日观峰为主体,从而使整个长篇主从相属,高下相倾,远近相配,色彩相融,引人入胜。首先为

6、我们勾画的是泰山地势图。作者先介绍汶水、济水分流于南北,古长城横贯于东西的泰山地势,这很容易使我们想起杜甫的《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是从时间上来形容,姚鼐是从地势上来介绍,但都使我们对泰山的雄伟神奇获得了生动而准确的印象,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介绍了泰山的地势后,最后缀上一笔:“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这是作者登临泰山的目的地,也是这幅泰山地势图的点睛之笔。第二幅是雪后登山图。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乘”“历

7、”“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代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如“乘”字写出了作者顶风冒雪赶路的情形,“穿”形象地暗示出峡谷的幽深。下面转入对登山的描述。“由南麓登”,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道稍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是总写他与友人的登山路线。在这幅登山图中,作者对“南麓”“中谷”“天门”“东谷”或叙或描或议,随意点染,然后重笔描出泰山极顶的雪景,这是一幅以视觉为主的鸟瞰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幅图画以南天门为主体,峰上是圆

8、圆的晚日烛照天南,峰下是起伏的徂徕,蜿蜒的汶水和鳞次栉比的泰安城郭,峰的左右是负雪的群峰,这些渗透着大自然磅礴气势的群峰、晚日、城郭、河流构成了一种无比壮美的意境,而那皑皑的白雪、淡淡的夕照、飘然的雾带又在壮美中涂上一层柔和的色彩。白雪和红日,静穆的群峰与飘动的雾带,在色彩、动静上又构成了对比和映衬,使这幅雪后登山图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绚丽色彩和生动气势。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