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2《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12《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

ID:29382293

大小:9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3.12《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 3.12《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 3.12《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语文 3.12《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语文 3.12《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3.12《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鱼书》教学设计【设计思想】《鱼书》是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扩展阅读”里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所选议论散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事物中,发掘出深刻的哲理思想。因此,本单元提出了这样的总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单元的教学应该着重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平凡之中见新意”,对作者来说,既是个表达问题,更是个思维问题,它反映的是作家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既是个阅读过程中如何“发现”的问题,更是个表达交流过程中“思考”、“应用”的问题。相对基本阅读的几篇课文而言,《鱼书》显得浅显一些,但毕竟是作者2

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遣词用句与现在略有差异,内容上与今天也有些隔膜。所以本设计拟从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这一应用性学习的角度去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掘隐藏在习以为常的“鱼书”中的众生心态和社会现状。2.训练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领悟新意的思维方法。3.学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点滴,抒写独特性灵。【教学思路】引导发现——探究思考——表达应用——对比阅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有过写信、收信或是读过一些名人书信的经历吗?有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一下。看来不少同学和书信有过亲密的接触,享受过书信带来的精神润泽。书信作为中国

3、人传统的情感交流方式已延续了几千年了,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鸿雁传情、双鲤传书的佳话。在交通闭塞的古代,收到亲人的信件是多么高兴的事,从杜甫的《春望》中有关书信的名句中可以看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中道出了当时人们对时局的关注、对亲人的牵挂、对信使的期盼。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柯灵,一起来回味一下书信对人类的恩泽,或许《鱼书》一文会勾起你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可能你还会让你有想提笔写信的渴求和行动呢!二、解题1.何谓“鱼书”?明确:“鱼书”,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代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中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

4、。后经历代演绎,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桶内,故称鱼书桶。相当于今天的信封。2.书信名称种种。笺、素、翰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的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

5、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3.作者简介。柯灵: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著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柯灵先生善于捕捉散文的灵感、锤炼语言,因此其文章,美如画,意似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三、初读课文1.阅读要求:自主阅读,感受全文,分析作者对书信的态度和看法,喜爱、怀念书信的原因,并将相关语句和自己喜欢的词句画上记号,做好旁批。2.归纳重点字词:更(gèng)易无垢(gòu)咫

6、(zhǐ)尺漂泊(bó)融洽无间(jiàn)隽(jùn)品恶札(zhá)信笺(jiān)翘(qiáo)首云天一枝之栖(qī) 3.概括文意:促进友谊的形成书信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桥梁书信的作用:表达离愁别绪书信能给人们带来乐趣人们之间心灵的沟通……独特的经历:因为志趣不同,与朋友分道扬镳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无名歌手的曲折际遇蕴藏着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匿名信中的辱骂……小结:作者围绕书信写了生命中亲身经历的三个故事,借此表达自己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四、品读课文,缘事悟理仔细品读课文第八、九、十自然段,吟味字里行间寄寓着作者怎样独特而深刻的感悟。1.问题

7、设计一:作者和他朋友的关系如何?对他们两人的分道扬镳你是怎么看的?作者呢?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敦厚善良、热情的帮助、真挚、好朋友——关系很好思想信仰、分歧、隔阂、志趣不同——友情元素永远不能忘怀、抱憾、无可奈何——对崇高友谊的向往与追求拓展:补充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作者的向往与追求的理解。2.问题设计二:你怎样理解“这确是一种巧合,在背后穿线的是生活问题”这句话?学生思考后明确: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朋友间的奇缘异遇,引出下文对这个表面看似巧合的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存境遇的思考。3.问题设计三:作者是如何

8、让我们认识到那个世界的不合理和社会的病态的?引导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