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ID:29382957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4页
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送董邵南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文体知识;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流露出的真诚的友情。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教学难点: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材分析:这篇短文

2、寥寥一百五十字,虽短小却极尽精妙,情感真切而又表意委婉。对于学生来说,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表层意思并不是非常困难,但要理解文章主旨,就必须要弄清董邵南“游河北”的缘由,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韩愈的政治观点。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

3、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所以在学本文前,必须先交代文章的写作背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文体知识;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学重点: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表层意思。教学方法: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这节课,我向大家介绍一种古代文体——序。电脑出示:序,赠序。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临别赠言,形成于唐代。指定学生朗读。使学生了解文体知识;引出对写作

4、背景的介绍。人物及写作背景简介电脑出示: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以卓越的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董邵南,韩愈的朋友,是当时一个正直而不得志的下层知识分子,多次举进士不第,为谋出路准备到藩镇割据的河北。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韩愈的政治观点指定学生读人物简介。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做此文的真正用意,把握文章主旨。初读课文布置听读任务:给文中生字注音;注意断句。播放课文录音。电脑出示,检查听读: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夫以子之不遇时  矧燕赵之士恶知出而仕学生听读课文并完

5、成听读任务。指定学生读;齐读。培养学生听读能力。2、读句子,注意节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连不得志/于有司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为我/吊/望诸君之墓3、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生自由练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巩固听读基础。疏通文意布置自学任务: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疑难问题在课本上做标记。熟悉课下注释,理解重点文言词语,尝试翻译句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各组中巡回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自学成果,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电脑逐段出示文章,检查学生对课文

6、表层意思的理解情况。各组选派代表翻译文章,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第一题巩固本节课学习成果。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教学难点: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设疑导拨法。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检查复习电脑出示检查习题: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略)2、把课文

7、翻译成现代汉语。3、简答:什么是“序”?本文是作者韩愈为什么而作的“序”?指定学生回答通过复习回顾上节所学知识;引出本节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电脑出示问题:1、对即将远行的朋友,作者韩愈怀有怎样的情感?2、对朋友将去的河北,作者的态度又怎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原句,并简单做答。考察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并引出本课教学重点。电脑出示探究内容:1、“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与“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两处是否矛盾?为什么?2、由作者对河北的态度可见,文中两处

8、“董生勉乎哉”所寄寓的感情一样吗?3、文中第三段更是弦外有音,你能体会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吗?教师深入到学生中点播指导。(提示学生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讨论探究,全班同学交流意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主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真正意图。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文章布置听读任务:认真听读课文,体会含蓄委婉的语言特点。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