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ID:29384276

大小:8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高中语文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高中语文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高中语文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诗宋词元曲-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1.作者简介周德清(约1280一约1351),字挺斋,生卒年不详。一生未仕。除著《中原音韵》影响颇大之外,散曲今存小令31,套数3,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周德清是元后期曲坛极注意形式美的曲家之一,而其一切‘形式’——造境、形容、对仗、炼字,都未离开‘文而不文’的大原则上。这是周德清散曲文学风格最主要特征所在,也是元代散曲‘雅化’一流的共同特色。”(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第60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基本解读这是一篇以歌颂和

2、悼念历史英雄人物岳飞为主题的咏史之作,批判了秦桧等权奸欺君误国、暗害忠良的罪行,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恶果,表达了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悼念和歌颂。(主旨)全曲分四层:第一层:“披文握武”三句,旨在对岳飞作总括性的评价。说他文武双全,为宋朝中兴强大建立显赫功勋,事迹载入史册,永垂不朽。第二层:“功成却被权臣妒”二句,写岳飞的悲剧结局,批判秦桧等权奸欺君误国、暗害忠良的罪行。第三层:“闪杀人”二句,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恶果。“闪杀人(望)”、“误杀人(弃)”也可解作“白白把人盼死”、“活活把事耽误”。第四层:

3、“钱塘路”三句,以西湖上风愁雨怨绵绵不断,青天也在为岳飞的屈死而悲伤,酿造浓重的哀悼气氛,体现岳飞英灵之不朽,以及人民对英雄的长久悼念。以苍凉悲壮的情调收束。3.鉴赏要点本曲从哪些方面写岳飞?很明显,前三句从素养、功业、地位总论岳飞;第四、五、六、七句写岳飞遇难的原因与结果。结果是:、中原大地的人们盼望岳家军的到来成为泡影;赵宋王朝丢弃祖宗陵墓南逃铸成悲剧。以这种恶果从反面肯定岳飞的“功成”;末三句写人们对英雄的悼念,以英雄精神长在人间深化岳飞形象。本曲的艺术特点:从“总评功成”到“长在人间”,前后照应。中间部分对“总评”

4、作具体的阐发。阐发的重心:一方面写“人们百姓”的愿望,一方面写最高统治者的悲凉结局。如此精心安排结构和选取精当的内容,要比从岳飞一生选取具体事迹进行歌颂高明得多。何况作者身处元代,去南宋王朝覆灭未久,关于岳飞的事迹仍流传于人们的口耳间。可见,从大处着眼,从正反两种人物和两种后果着笔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歌颂,是此曲成功之处。此外,这篇作品前半段重在述事,后半段重在议论,两相结合,相得益彰,使“看岳王传”的感慨显得既真实凝重,又诗意浓浓。尤其是结尾三句,景中含情,余韵无穷。4.相关资料周德清以【中吕】满庭芳曲调写了四位历史人物:

5、岳飞、韩世忠、秦桧、张俊。……第一首《看岳王传》叙写岳飞,通篇以叙事为主,但夹叙夹议,表现作者内心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闪杀人”、“误杀人”等衬字的加入,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浓度和批判力度,末三句“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更以青天风雨为岳飞泣作结,使愁怨、愤恨之情表达得更为绵邈悠长。(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元散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吕·朝天子】志感1.基本解读本曲直言不讳地谴责那个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时代,特别是对摧残民族文化价值的社会进行控诉,强调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把这一“倒”再颠倒过

6、来。(主旨)此曲分三层第一层:“不读书有权”三句,旨在揭露当时一反常态的怪现象。现象是:当官掌权的是不读书的人,手里有钱的是不识字的人,受夸奖荐举的是不通事理的人。总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理想全被毁灭了。第二层:“老天只恁忒心偏”五句,旨在评论这种反常的怪现象。作者虽然未能直接指责造成这怪现象的根本原因,但从控诉“忒心偏”的“老天”,是你不分贤愚善恶,从而导致“聪明越运蹇”的口气中,读者可以体悟或探究其中的因由。第三层:“志高如鲁连”三句,以实例证明“越聪明越运蹇”结论。结论是:有的人节操高洁像鲁仲连,有

7、的人品德可敬超过闵子骞,可是循规蹈矩,不走歪门邪道,结果不但不受人尊敬,反而被人轻视,看成是无出息的下贱人。2.鉴赏要点此曲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两种人、两种不同命运的对比,表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怨刺。在揭露种种被颠倒的社会现象中,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颠倒是“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因为这是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效应的颠倒。在作者看来,其他各种颠倒莫大于这一颠倒,而其他各种颠倒也根源于这一颠倒。如何评价这种怨刺呢?作者在曲中的判断是正确的,它不仅反映元代当时读书人地位之低下,更重要的是说明社会要发展必须把这一“倒”再颠

8、倒过来,否则,社会就会长久地处在“越聪明越运蹇”的怪圈中。因为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与高扬是民族发展之魂,从这点看,《志感》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相当深刻。直抒胸臆、嬉笑怒骂是本曲的突出特点。3.相关资料①元代是一个重吏轻儒的社会,知识分子远离政权,官和吏素质低下,胸无点墨,有的官员连签时期的数字都不会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