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ID:29384292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辛弃疾词二首(人教版必修)课题水龙吟•等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两首》)年级高一学期下期教学目标1.鉴赏词意:从意象入手,把握词作空阔苍凉的意境,孤独悲愤的词人形象,描述词作的画面;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揣摩典故,理解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2.鉴赏艺术手法:景物烘托,动作暗示,用典传达。3.梳理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咬文嚼字,想象画面,词眼提挈,知人论世,意象解词,以诗解诗,揣摩典故,朗诵传情等等。教学重点鉴赏词作“登临意”及其表现方法。教学思路学生试读和质疑——鉴赏意象——鉴赏典故——归结全词,入情朗诵主要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2、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学资源教科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一课时一、诵读领起聆听,稍作引导。教师“无为”而始,尊重学生宝贵的原初体验,据此调整教学行为。【活动一】学生诵读,初谈体会,质疑。引导学生质疑,进入对诗歌主旨的探究。二、鉴赏诗歌意象,解读“登临意”。老师根据学生的初步感知,或顺水推舟,或投石激浪。(一)细细品味词句(景物烘托登临意,动作暗示登临意)点拨要点如下,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取舍。1.第一句要点:诗中描绘的景象及其感受

3、空阔清远。悲凉感,孤独短暂感。2.第二句要点:倒装、移情的写法。或解词,或翻译,或诵读,让学生有所发现。解词入手:解释“玉簪螺髻”。揣摩倒装的作用:强调愁恨。提问引起思考:谁在献愁供恨?愁恨何来?3.第三句要点:意象的暗示义,及“游子”身份的内涵落日,时光流逝感和国运衰微感。断鸿,孤苦无依感。江南游子含义:北国南来;南来投闲置散,并无归属感。(引入相关背景资料。)4.第四句要点:吴钩和词人动作的意象的内涵1)以诗解诗细说吴钩:——理解吴钩意象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

4、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2)想象画面: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雕弓挂壁无用--辛弃疾长剑铗,欲生苔--辛弃疾3)体味“看了”“拍遍”动作“看了”,当看过、看完讲,想象:看了又看。“拍遍”,不仅拍,而且拍遍,到处拍,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小结:有心报国,无路请缨,英雄不遇,悲愤激切。-【活动二】学生自主发现,说说妙处,说说疑惑。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咬文嚼字、提挈词眼、联想想象、把握意象、知人论世、以诗解诗、诵读传情等诗歌鉴赏方法,解读词意,把握

5、意境,理解主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初始体验,在这个基础上提升鉴赏水平。循“法”得“意”,理解登临意的同时,懂得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二)引导整体想象画面,把握意境。小结上片。1.小结上片板书板书一:片段诵读指导和范读:进入情境,化身词人,注意技巧。例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深沉悲凉,“江南游子”四字可以稍起,和后面处理相应)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悲愤无释处,激切,高亢,昂扬。之后有意停顿)无人会,登临意。(低而沉着,深深吐出,不宜表现得纤弱)3.拓展联想一腔报国心,“无人会,登临意”,在此

6、,辛弃疾道出了古来有为者的一种伟大深沉的孤独感。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展开讨论。回答同学的疑问。补充、延伸、修正同伴的见解。【活动三】片段赏而读,读而赏。读读想想评评。课堂上实现多重有效对话。借助诵读帮助鉴赏的深入,通过鉴赏提升诵读的水平。懂得怎样读,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三)引导把握词眼:“登临意”三字在全词的作用——提挈与转换。本环节(环节二)教学目的大约分四个层次:(一)训练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二)培养学生整体想象的能力。(三)提高依据词眼、章法把握词意的能力。(四)读、赏互

7、动,同步提高。三、品味典故,深入探究、理解词人复杂深沉的“登临意”。(一)引导揣摩用典(作者借典故抒发登临意)1.点拨要点:张翰许汜皆愿意过一种个人安适的生活,作者借此表现不求安适,不为私利,壮心许国,矢志北伐的意愿。再借桓温表现流年似水,功业无就的沉痛。2.引导关注评说典故的词语,如“休说”“怕应羞见”“可惜”。3.引导学生感受“可惜流年”之痛。首先,老师评述“流年之痛”,渲染蓄势。然后,提问此词是辛弃疾早年还是晚年作品。由此引发学生探究兴趣。随机生成板书二:【活动四】典故的一般学习:1.根据注释明白典故的原意。2.

8、揣摩“评说典故之词语”中蕴涵的情感。3.在上两步工作的基础上思考用典的意图。【活动五】“流年之痛”的深入探究:1.首先,一般会误答。2.然后,结合注解推知词人此时为35岁,正当壮年。3.接下来,探究正当壮年的词人有流年之痛的原因:往前看蹉跎12年;往后看,国事不堪,壮志难酬。学生在情感和现实的对比中,深悟虽当盛年,现实残酷,功业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