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专题整合6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专题整合6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387295

大小:21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专题整合6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专题整合6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专题整合6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专题整合6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专题整合6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教师用书专题整合6(新人教版)专题知识网络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历史纵横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2.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4.苏东剧变仅仅说明的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5.“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6.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直接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7.多极化出现于两极格局形成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解体后,多极化的格

3、局并未形成,而是处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中,目前则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8.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或称世界格局);而国际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间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恶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9.二战以来的美日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战后初期,日本从属于美国;1948年后为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有联盟又有摩擦。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C.

4、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解析 第一段材料反映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第二段材料和第三段材料反映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的活动与对抗。所以D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发生于二战后初期,C项发生于1955年。答案 D 第一印象不可取在解答选择题时,人们多强调“第一印象”解题,也就是说在“第一印象”确定某选项时不要再随意改动。其实,这种方法思路不可取。如本例题从“第一印象”中均可判断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抗,不可能会考虑D项。只有反复琢磨,认真分析,包括对信息中的时间、地点逐一辨识,才有可能得出正确选项。阅读下列材料:苏联解体之后,美

5、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6、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请回答:(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这一变化导致当今世界政治形势出现怎样的特点? (1)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加强。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克服思维定势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在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