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gb 2892.1-82

71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gb 2892.1-82

ID:29393786

大小:4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9

71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gb 2892.1-82_第1页
71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gb 2892.1-82_第2页
71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gb 2892.1-82_第3页
71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gb 2892.1-82_第4页
71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gb 2892.1-82_第5页
资源描述:

《71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gb 2892.1-8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GB2892.1-82UDC614.894:620.1Generaltestmethodofservicelifeoffiltertyperespiratorcanister国家标准总局1982-02-03发布1982-10-01实施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在规定条件下对各种毒剂蒸气的防毒性能。测定结果以防毒时间(分钟)表示。  本方法系动态吸附(或催化)气体分析法,试验是将毒剂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之稳定气流连续不断地通过滤毒罐,用指示剂测出微量

2、毒剂蒸气透过滤毒罐的时间。从通入混合气体的瞬时到微量毒剂蒸气透过滤毒罐的时间,称为滤毒罐对试验毒剂的防毒时间。1 仪器 1.1 DX-1型动态吸附气体分析装置见图1;蒸发器见图2;指示瓶见图3;吸收瓶见图4。2 试验条件 2.1 试验温度:17~30℃。 2.2 空气相对湿度:50±3%。 2.3 通过滤毒罐的气体流量:30±0.3升/分连续气流。 2.4 混合气体中毒剂蒸气的浓度,详见GB2890-82《过滤式防毒面具》第2.3.4款的规定。3 试验步骤 3.1 试验准备 3.1.1 气体流量计

3、每3个月校正1次,每月校正使用点1次。 3.1.2 DX-1型试验装置按本方法之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安装,将各零部件垂直安装在仪器板上,零件之间用优质胶管联结。 3.1.3 对安装好的仪器装置应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时,使仪器内造成100毫米汞柱(1.3×10^4帕)的压力,在1分钟内其压力下降不大于2毫米汞柱(266.8帕)时即为致密。 3.1.4 根据干湿球湿度计中的干湿球之温度差,用湿度表进行控制气流的湿度。该湿度表是通过试验,运用以下气体湿度的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制定的:P0=P1-AP(t干-t

4、湿)(1)式中:P0--干球温度下气体中水的蒸汽压,毫米汞柱;P1--湿球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毫米汞柱;P--大气压力,毫米汞柱;t干--干球温度,℃;t湿--湿球温度,℃;A--湿度系数,与气流的线速度有关。  气流的相对湿度用下式计算:ψ=P0/P2·100%(2)式中:P2--干球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毫米汞柱。 3.1.5 根据流量计校正曲线,查得规定流量时的流量计的液柱高度,以此高度控制气体流量。 3.1.6 根据湿度计中干球的温度进行控制试验温度。 3.2 试验步骤 3.2.1 准备

5、工作就绪后开始进行试验,打开压缩空气(或负压抽气)活塞,用活塞(K1)调节总的空气流量;用活塞(K10)调整滤毒罐的气体流量;用活塞(K2)、(K3)和(K4)调整空气流的湿度。 3.2.2 慢慢开启活塞(K5)和蒸发器(或毒剂钢瓶)上的活塞,调整流量计(5)的液柱高度差至事先校正过浓度的位置,同时开动秒表记录试验时间。 3.2.3 混合气体中毒剂浓度的测定方法。 3.2.3.1 用天平称量试验前后蒸发器的重量(精确至0.05克)。混合气体中毒剂浓度按下式计算。C=(G1-G2)/(t·V)·10

6、00毫克/升(3)式中:C--混合气体中毒剂的浓度,毫克/升;G1--试验前蒸发器的重量,克;G2--试验后蒸发器的重量,克;t--蒸发器活塞的开启时间,分钟;V--总的空气流量,升/分。 3.2.3.2 用化学吸收法测定混合气体中的毒剂浓度。  用两个吸收瓶各装入25毫升吸收液,串联起来接到DX-1型装置上(见图1)。开启活塞(K7)混合气体以50~100毫升/分的速度通过吸收瓶,用下口瓶和量筒测量通气量。每次试验通过吸收瓶的气体体积控制在1.5~3升的范围。试验结束时关闭活塞(K7),取下吸收

7、瓶,将吸收液移入三角烧瓶中,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出吸收液中所吸收的毒剂量,并根据下口瓶排出水的体积计算混合气体中毒剂蒸气的浓度。 3.2.4 毒剂蒸气透过滤毒罐的指示方法:在指示瓶中装入20毫升指示液,接入DX-1型试验装置中(见图1)(见图),以1.0±0.1升/分的速度抽取气样,当微量毒剂透过滤毒罐时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试验终点。 3.2.5 试验结束后关闭(K5),继续通以干净空气对仪器吹洗20分钟。 3.2.6 在试验过程中,应使温度、流量和蒸发器外的恒温器的温度,均稳定在试验规定范围内

8、。4 结果计算  每次试验均对混合气体中的毒剂浓度进行测定,其浓度必须在规定范围内试验才是有效的。在试验浓度下所测得的防毒时间,按下式换算到标准浓度下的防毒时间:t=(t1c1)/c0(4)式中:t--滤毒罐的防毒时间,分钟;t1--试验浓度下的防毒时间,分钟;c1--试验时混合气体中的毒剂浓度,毫克/升;c0--规定的标准浓度,毫克/升。5 安全要求 5.1 试验场所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应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5.2 试验场所应具备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