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教案1

月是故乡明-教案1

ID:29395997

大小:17.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月是故乡明-教案1_第1页
月是故乡明-教案1_第2页
月是故乡明-教案1_第3页
月是故乡明-教案1_第4页
月是故乡明-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月是故乡明-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的: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2.理解作者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基础知识。2.理解课文大意。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季羡林(1911~2009)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一生培养了6000名弟子,其中30人成为各国驻外大使。但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季羡林却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他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敬仰。季羡林先生2006年获感动中国人物奖,其颁奖词为: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

2、、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感动印象】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

3、,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作者多年在国外留学,长年在北京生活,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呢?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浩渺:浩瀚渺茫。篝火:泛指一般在郊外地方,通过累积木材或树枝搭好的木堆或高台,在活动里点燃的火堆。在欧洲,燃点营火是庆祝仲夏节的活动之一。旖旎(yǐnǐ):。“方人”指旗帜飘扬,“奇”意为“突出”。“方人”与“奇”联合起来表示“旗帜

4、高扬”。旎字从方人从尼,尼亦声。“尼”意为“亲和”、“亲近”,转义为“缠绕”、“缠人”。“方人”和“尼”联合起来表示“旗帜缠人”。“旖旎”意为:旗帜高扬,旗帜缠人。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绝伦:形容事物的状态(或形态)没有任何的可比性(绝无仅有)。绝群。同类中无可比拟者;独一无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惆怅:犹豫不决或指有些不知所措,大多用来形容很无奈的意思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指年纪很大的人。慨然:①感慨的样子。②激愤的样子。③豪爽的样子。恍然大悟: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

5、。离乡背井: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明确:第一部分(1):“月是故乡明”是一种普遍的感受。第二部分(2~5)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三部分(6~8)对比他乡之月与故乡之月。第四部分(9)呼应开头,突出主旨。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二、探究中心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明确: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

6、,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2.本文的中心对你有何启示?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课外搜集写月的名句。第2课时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也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故乡情结。这种故乡情结往往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故乡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因而思乡类的作品往往被从眼前具体的东西触发,引起对故乡的深切回忆。而月则常常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

7、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季老对故乡的特殊感情。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语言。课堂探究:1.“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明确:想到主旨是怀念故乡,想到标题的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想到本文的写作重点——故乡之月。补充资料: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自然事物的感觉因主观情绪而改变,故乡之月并不会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月是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