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垂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垂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ID:29403749

大小:81.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数学上册 垂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垂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垂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垂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垂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数学上册垂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材分析  《垂线》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点、直线、相交线、垂线与距离等概念的认识基础上,继续认识线线之间的相交关系。它在整个中学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2.会用三角尺、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初步体验一些变换思想,培养语言归纳和表达的能力、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发展创新意

2、识和实践能力。  4.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学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学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计理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主要采用师生合作探讨式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手实践训练为主线,创新思维为核心,态度情感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

3、的数学素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与抽象、操作与思考、自主与交流等,进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流程  一、垂直。  1.出示问题:“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将直线CD绕着点O旋转,使为直角时,其他三个角等于多少度呢?此时两直线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学生回答后再演示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在屏幕左上角显示的度数,旋转直线CD,的度数随着变化,时,显示出垂直标记。)  【通过问题的思考回答,复习上一节课“角的特殊关系”的有关知识,并引入新课。】  2.垂线的相关概念解析。  【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语言叙

4、述图形的某些位置关系,并注意符号的使用。】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相关的例子。说出实物照片(屏幕展示两幅建筑物照片)中的互相垂直的直线。  【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将多媒体课件、实物照片、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数学意义的理解。】  二、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使用三角尺、量角器过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AB的垂线,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呢?你还能使用什么工具或材料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如果点P在直线AB上呢?  (先由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请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通

5、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多种工具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里线.鼓励、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作图工具的用法。】  2.学生小组讨论,体会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垂线的性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三、点到直线的距离。  1.出示问题:“校运会上裁判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多媒体演示测量跳远成绩的实况)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

6、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如图)学生自己测量方相纸中直线BC外一点A与直线BC上各点的距离,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垂线段最短。(通过把点C在直线EF上移动,在左上角显示线段AC的长度,并与点A到直线EF的垂线段AB进行比较,加以说明、概括。)  【结合多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3.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解决课本第162页练习第二题:在如图所示的各个三角形中,分别画出AB边上的高,并量出三角形顶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②各小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解答;③师生共同评析。)  【小组讨论注重实效

7、,确保做到人人参与,起到合作交流的作用。通过练习,重视对学生度五点到直线距离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做一做。  课本第162页做一做:“如图,小海龟位于图中点A处,按下述口令移动:向上前进3格;向右转90°,前进5格;向左转90°,前进3格;向左转90°,前进6格;向右转90°,后退6格;最后向右转90”,前进1格。用粗线将小海龟经过的路线描出来,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小组讨论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