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背影》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背影》教案 北师大版

ID:29408483

大小:69.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背影》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背影》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背影》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背影》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背影》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背影》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课《背影》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1、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采用朗读教法,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2、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2、3、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品味生活,感悟亲情,这样,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

3、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父亲》。(屏幕显示《咱爸咱妈》的主题曲《父亲》的画面。) 师: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二、作者介绍师:那我

4、们先来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屏幕显示作者照片、简介及江泽民为朱自清题词的图片,同学读。)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江泽民同志曾在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时为他题词。这是对朱自清一生的学识品格和人生追求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三

5、、默读课文,质疑探究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显示问题组)1、本文四次出现“背影”,请找出相关句子,并说说他们的作用。2、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这与其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不同之处,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3、作者在文中流了几次眼泪,能说说原因吗?  (各小组组长组织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讨论很热烈,气氛活跃,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生:我觉得第一个“背影”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并设下悬念,给读者留下无穷无尽的广阔的想像空间。 师:你说得很好。请问本文的开篇属于我们作文教学中讲过的哪种形式的开头? 生:设置悬念式。 师:很好。看来作文中你常

6、用这种开头形式。 生:第二次背影是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作者所看到的,它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令天下儿女都感动的“背影”,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师:可以看出你很激动,他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举动已深深地感动了你。 生:我觉得此时朱自清先生感动之情淹没一切。他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了父爱的真谛,第一次顿悟到了父爱的存在,所以他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谁能说说第三次出现的“背影”。生: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浓浓的依恋情绪由然而生,不禁又掉下泪来。朱自清在顿悟到父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至

7、的关怀照顾,即将分别格外依恋。 师:他分析得精彩极了,让我们为他鼓掌。 生:我认为此处惜别的“背影”,写得非常精妙,作者把它放在人流中来写,距离由近到远,视线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给我们留下无穷的想像空间。 师:你这是从写作手法角度理解的。 生:作者想到父亲谋生的艰难时,更会为父亲担忧,难免会辛酸、惆怅。这样父亲怕儿子路上有闪失担忧,儿子为父亲的前程担忧,从中我们能体会父子深情。 师:你的分析更深刻,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生:第四次出现的“背影”,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晶莹似的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这是思念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