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

ID:29408692

大小:81.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集体备课教案学科:语文主讲人:授课说明课题《论语》六则课型讲读课文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朗读,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2、理解、疏通、背诵前三则,积累文言字词3、总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释词、口译,分析前三则补充 教学难点疏通文意补充 教具使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论语》中的六则。二.讲授新课1、介绍孔子和《论语》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2、学派的创始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2、生字注音亦yì说yuè愠yùn罔wǎng殆dài识zhì厌yàn诲huì3、教师朗读全文,学生听清朗读节

3、奏的划分、停顿。4、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疏通前三则文义。  第一则(1)指定学生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补充“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而,顺接连词;时,时常,常常;习,温习、复习;之,代学习的内容;说,通“悦”,高兴,愉快。不亦……乎,表示反问,乎相当于“吗”。学了(什么),并经常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里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

4、题),不也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怨恨,心里不满;君子,这里指有道德修养高的人。别人不了解(自己),可是自己却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

5、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三句话讲了三个意思,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第二则  (1)指定学生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而,顺接连词;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温习学过

6、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通

7、“惘”迷惑不解;殆,危险,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的意思。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5、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前三则三.巩固练习四.归纳小结“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