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0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0 苏教版

ID:29409670

大小:82.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0 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0 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0 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0 苏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0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0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术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创新精神)  2.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其艺术性。  3.学习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4.感受课文中通过具体事例,分清祥略,突出重点描写人物的写法。精心安排,选择材料。  5.学习描写人物详写和略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描写、记叙、说明、议论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的方法。(创新精神是贝聿铭一生成就的核心)  教学重点:  1.

2、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其艺术性.  2.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3.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  4.详略,正面侧面描写人物,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教学难点:  1.贝聿铭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爱国情及其坚韧不舍从事设计,研究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描述人物一生,精心选择,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围绕主体的写作方法。  3.详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的方法,及多种表达方式在写作中的结合。  教学思路设计:  结合课文,展示贝聿铭相关建筑作品的图片,引导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感受

3、。教学中以学生主体学习、感悟、分析为主,教师设疑,引导组织教学。  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学生主体阅读,寻找相关材料,对贝聿铭这个人物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之上,体会文章选材上的用意。结合课件展示,体会贝聿铭的建筑成就、艺术美感。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落实字词。  2.梳理课文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3.分析课文开头和第一部分。  4.体会贝聿铭的建筑特点和成长历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这还不包括侨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

4、人。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还已经加入其它国籍,成为他国公民。但国籍的更改,并不代表其秉性的变更,无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其不变的是中国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勤劳、淳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等。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中华儿女,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如: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李政道(美籍)  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美籍)  海外华人“艺术三宝”赵无极(法画家)  周至中 (美作曲家)  贝聿铭 (美建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建筑

5、家贝聿铭的一篇通讯,课前让大家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就让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贝聿铭。  你最喜欢哪一种艺术?文学还是音乐?绘画还是书法?雕塑还是舞蹈?有青睐建筑艺术的吗?那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  介绍贝聿铭:以学生介绍为主,师适当补充。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曾获得美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  阐释课题:华夏,我国的古称。  华古代时候这个字的意思和“花”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

6、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第二种说法是:“华”含有红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第三种说法是:“华”是由中国的古称“华夏”简称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国是奴隶制的“夏”,建国的民族就叫“华夏族”,所以中国有“华夏”之称。“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有广大之解,两字组合成“华夏”一词,是说又大又美。据《左传》记载,“有利益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这个解释便把“又大又美”上升到一个高精神

7、文化,高物质文明的境界。  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记者:贝先生,您常说“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那你当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贝聿铭:是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常常告诉我的朋友们说,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我和夫人

8、至今仍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我是搞建筑的,我常常给我们国内的朋友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但是,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还要现代化。所以,我当年选择了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正是想借外国新鲜的东西、好用的东西,接到中国建筑这个老根上去,更好地体现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记者:贝先生,听说当年您父亲希望你学金融,你后来却选择了攻读建筑学,这中间应该有不少曲折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