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浮力》说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浮力》说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17386

大小:67.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九年级物理上册《浮力》说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浮力》说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浮力》说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上册《浮力》说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浮力》说课教案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第三,浮力的大小。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重点,为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

2、原因,会用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及方向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另外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说学生情况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

3、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

4、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上课便以鸭子、木头和轮船等能漂在水面上引入课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1)对于浮力概念的建立        任何物

5、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演示完“想想做做3”后,又改为用手向上托铝块使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实验,让两次减小的示数相同,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能使学生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2)关于浮力方向的讲法关于这个知识点我是通过让学生对“想想做做1”进行受力分析,漂浮在水面上的橡皮船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且受的是一对平衡力,这样同学们自然而然的认为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3)浮力产生

6、的原因        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们提前做一个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把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引导学生用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1.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

7、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是物理学中的比较法。 (4)浮力大小的讲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给同学们讲三个公式:1.由浮力产生的原因知浮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上--F下2.由“想想做做3”知测力计减小的示数就等于铝块所受的浮力,即F浮=G--G/3.第三个公式也是主要的,是本节的另一个难点,即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实验。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学生不一定做出合理的猜想,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