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科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

作为学科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

ID:29423684

大小:106.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19

作为学科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_第1页
作为学科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_第2页
作为学科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_第3页
作为学科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_第4页
作为学科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为学科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为学科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内容摘要】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是一门与现实关联密切的年轻学科。本文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分三个阶段加以述评:草创时期的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意识形态化、新时期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重新起动及其在观念、思潮、专题和个案等方面的研究。评介了海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现存的问题及改进之途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关键词】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研究述评。【作者简介】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

2、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一门贴近现实而又边界相对不易确定的学科。我们时代的思想庶几都能追溯到近代,从那里发现它的渊源,但因为太近,对它的研究故不易把握。与中国近代思想史相近的领域有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近代学术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中国近代思想史有交叉或重叠之处。因此,参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学者显得多元而庞杂,这是一块不易画地为牢、被人专擅或圈走的“领地”。如果说中国近代思想是中国人在中西碰撞大背景下的心灵之旅和自我探索,近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充满了中西古今多元因素,那么展现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则

3、带有强烈的自我认识意味。对自我的反思、反省和重新认识,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叙事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知识谱系建构体现了当代中国人自我探索的深化、升华和知识理念的逻辑化、合理化和复杂化。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两句最能反映历史学现实品格的名言,对描述和定位中国近代思想史是最贴切不过的。尽管中国近代思想史带有强烈的现实色彩,但对于真诚从事这门学问的学者,仍然希望以尽可能学术化的态度来处理它,从而使这一学科真正成为一门具有探寻真理意义的学问。有关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的发展情形,过去虽有数文加以

4、述评[1],但因时段、地域、材料的限制,似难尽如人意。本着学科建设的姿态,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做一全面、深入的报道,以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推进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文献基础。一、草创阶段:1949年以前的中国页.近代思想史研究对于近代中国的学者来说,进入中国近代思想史领域,显然是撰写“当代史”。他们的眼光、他们的见识、他们的选材,都不免受到自身所处语境、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知识背景的限制,其观点和叙史方式明显打上个人的、时代的烙印。这一阶段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草创阶段。最早进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

5、的应推蔡元培。1923年12月申报馆出版《最近之五十年》,收入蔡元培所作《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一文。蔡氏认为:“最近五十年,虽然渐渐输入欧洲的哲学,但是没有独创的哲学。所以严格的讲起来,‘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一语,实在不能成立。现在只能讲讲这五十年中,中国人与哲学的关系。可分为西洋哲学的介绍和古代哲学的整理这两方面。”[2]关于西洋哲学的介绍,蔡元培详细讨论了严复译介英国哲学、王国维评介德国哲学、张东荪、张君劢评介柏格森哲学、胡适评介美国的实验主义。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整理,蔡元培论及康有为、谭嗣同、宋恕、夏曾估

6、、章太炎、胡适诸人。蔡元培此文可谓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最具理论意义的部分哲学史做了精湛的总结。此文从西洋哲学的介绍和古代哲学的整理这两方面评介中国近代哲学,实为总结中国近代哲学史提供了门径。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所论对象为清代学术史,故实际在后半部分涉及中国近代学术史(思想史)。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尚未作为独立的学科确立之时,半新半旧学者如梁启超、钱穆者仍采取学术史的方式研治近代思想,梁启超重在学派渊源和思潮演变,他将清代学术段分为启蒙、全盛、蜕分、衰落四期,其对晚

7、清今文学派和思想家谭嗣同、章太炎的评论几成经典,常被人们所征引。钱穆沿用传统的“学案”体例叙事,其著对近代学术大师龚自珍、曾国藩、陈澧、康有为各辟一章有较多的发掘,对东塾先生的学术赏识,则显示了钱氏的独特见解。第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应为郭湛波的《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人文书店1935年11月),1936年经作者修改、增订,以《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为题再版。此书可谓中国近代思想史这门学科诞生的标志。该书共八篇:第一篇导言,第二四篇评述五十年来中国思想之演变,它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甲午之役”(1894年)

8、至民国成立(1911年)是“农业宗法封建社会思想之回光返照”,代表人物有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章炳麟、王国维、孙中山。第二阶段自辛亥起义到北代成功(1911-1928),“是工业资本社会思想输入时期,所谓‘新文化运动’页.(1919年),‘新文学运动’、‘新思潮运动’都是这个时代的产儿”。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吴敬恒、梁漱溟、张东荪。第三阶段自“北代成功”(1928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