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

ID:29441218

大小:3.64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2-19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_第1页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_第2页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_第3页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_第4页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1234567891013二、实验装置:1112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8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三、实验原理:在

2、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截面。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4、调节

3、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五、实验结果及要求: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2、量测()并记入表2.2。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4、绘制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2上)。六、结果分析及讨论: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

4、说明了什么问题?8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5、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表2.1有关常数计录表水箱液面高程_______cm,上管道轴线高程________cm.测点编号234579101113151719管径cm1.371.371.371.371.031.371.371.371.372.001.37两点间距cm4466413.5610291616注:(1).打“*”者为毕托管测点(测点编号见图2.2)(2).2、3为直管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

5、二个测压点,10、11为弯管非均匀流段同一截面上的二个测点.2001517191416181312103457911126821060175260190175单位:mm8图28表2.2测记()数值表(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测点编号234579111213151719Q实验12次数3表2.3计算数值表(1)流速水头管径dQ=()Q=()Q=()(cm)A()V(cm/s)(cm)A()V(cm/s)(cm)A()V(cm/s)(cm)(2)总水头(Z+p/ρg+v2/2g)测点编号Q(cm2/s)实验12次数331五、动量法测量机翼阻力1实验目的:(1)了解动量法测力的原理(2)用动

6、量法测量机翼的阻力。(3)了解压力扫描测试仪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实验装置:图1风洞示意图图2机翼阻力测量示意图(1)机翼模型:在二维小风洞侧壁上安装一个NACA0012机翼模型(如图)。(2)风速管:用于测量气流速度和压力。(3)坐标架:安装在风洞外部,用于调节风速管位置。(4)压力扫描测试仪:用于测量压差。31压差显示拨盘测压导管连接端子群指示数字与拨盘一一对应。本实验中,风速管1的总压孔接1端,静压孔接2端,风速管2的总压孔接3端,静压孔接4端。3实验准备:(1)安装机翼,调整好攻角。安装风速管,使其对准气流方向;(2)将风速管总、静压孔分别与压力扫描测试仪相连;(3)记录当

7、天大气压、温度和电源频率值。4实验步骤:(1)记录机翼下游II—II截面离机翼距离。(以机翼后缘为基准)(2)测来流速度:将风速管1的总、静压接头分别和压力扫描测试仪的1、2点连接,分别测得P01和P1的值。此时测得的压力值为相对于大气静压值(注意压力扫描测试仪的初始读数,对测量值加以修正)。(3)测机翼下游压力分布:将风速管2的总、静压接头分别和压力扫描测试仪的3、4点连接,在II—II截面内改变风速管位置,每间隔5mm测量一个点,记录数据。分别测得P02和P2的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