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四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

某实验四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

ID:29442345

大小:39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某实验四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_第1页
某实验四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_第2页
某实验四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_第3页
某实验四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_第4页
某实验四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实验四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实验四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实验内容:构件在弯扭组合作用下,根据强度理论,其强度条件是。计算当量应力,首先要确定主应力,而主应力的方向是未知的,所以不能直接测量主应力。通过测定三个不同方向的应变,计算主应变,最后计算出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本实验测定应变的三个方向分别是-45°、0°和45°。实验目的与要求:1、用电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的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2、进一步熟悉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学会1/4桥法测应变的实验方法设计思路:为了测量圆管的应力大小和方向,在圆管某一截面的管顶B点、管底D点各粘贴一个45°应变花,测得圆管顶B点的-4

2、5°、0°和45°三个方向的线应变、、。应变花的粘贴示意图实验装置示意图关键技术分析:由材料力学公式:得从以上三式解得主应变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根据广义胡克定律1、实验得主应力大小方向2、理论计算主应力3、误差实验过程1.测量试件尺寸、力臂长度和测点距力臂的距离,确定试件有关参数。附表12.拟定加载方案。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0(一般取Po=lO%Pmax左右)。估算Pmax(该实验载荷范围Pmax<400N),分4~6级加载。3.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4.加载。均匀缓慢加载至初载荷Po,记下各点应变的初始读数;然后分级等增量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

3、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直到最终载荷。实验至少重复两次。5.作完试验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将所用仪器设备复原,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6.实验装置中,圆筒的管壁很薄,为避免损坏装置,注意切勿超载,不能用力扳动圆筒的自由端和力臂。附表1(试件相关数据)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实验结果处理弯扭实验数据表格实验总结实验得主应力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实验六等强度梁弯曲试验实验内容:一般情况下,梁内不同横截面的弯矩不同。因而在按最大弯矩所设计的等截面梁中,除最大弯矩所在截面,其余截面的材料强度均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在工程中,

4、常根据弯矩沿梁轴的变化情况,将梁也相应设计成变截面的。从弯曲角度考虑,理想的变截面梁,是使所有横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均等于许用应力,即要求由此得抗弯截面系数:根据设计梁的截面,各个横截面具有同样强度,这种梁称为等强度梁。实验目的与要求:(1)测定梁上下表面的应力,验证梁的弯曲理论。(2)设计宽度不变、高度变化的等强度悬臂梁。设计思路:将试件固定在实验台架上,梁弯曲时,同一截面上表面产生压应变,下表面产生拉应变,上下表面产生的拉压应变绝对值相等。计算公式式中:F一梁上所加的载荷;x一载荷作用点到测试点的距离;E一弹性模量;bx一梁的宽度;h一梁的厚度在梁的上

5、下表面分别粘贴上应变片R1、R2;如图6-1所示,当对梁施加载荷P时,梁产生弯曲变形,在梁内引起应力。图6-1等强度梁外形图及布片图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关键技术分析:梁任意截面上的弯矩:根据梁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根据胡克定律得梁表面各点的应变: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如果截面宽度b沿梁轴保持不变,得截面高度为:实验过程1.拟定加载方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0(一般取Po=10%Pmax左右),估算最大载荷Pmax(该实验载荷范围≤100N),一般分4~6级加载。2.实验采用多点测量中半桥单臂公共补偿接线法。将悬臂梁上两点应变片按序号接到电阻应变仪测试通道上,温度

6、补偿片接电阻应变仪公共补偿端。3.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4.实验加载,旋转手轮向拉的方向加载。要均匀慢速加载至初载荷P0。记下各点应变片的初读数或应变与加载力同时清零;然后逐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仪的的读数,直到最终载荷。实验至少重复三次。附表1试件相关数据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梁的高度h=8mm测试点的宽度bx=mm载荷作用点到固定点距离x=285mm弹性模量E=206Gpa泊松比μ=0.28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附表2实验数据载荷(N)P△P应变仪读数εR1ε1△ε1平均值R2ε2△ε2平均值R3

7、ε3△ε3平均值R4ε4△ε4平均值实验总结1、理论计算应力2、实验应力3、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4、设计宽度b=20mm等强度悬臂梁,画出梁的图形。精彩文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