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

ID:29451526

大小:73.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简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共有《恐龙》、《槐乡五月》、《海底世界》、《日月潭的传说》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其中,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可读性强。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或者复述课文。习作7是写日记。练习7共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2、语的意思。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并能用“窃窃私语”造句。4、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5、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准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6、能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做到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明白、通顺,有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7、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3、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8、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之情。9、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三、教学提示(一)、《恐龙》《恐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紧扣住文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具体的介绍。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

4、其声,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课前准备,尽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自主收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积累相关的知识,老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活动情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2、读书指导。(1)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揭题后,可先让学生简单交流自己已了解的恐龙知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充分可达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后,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在乐学的状态下开始自由读全文。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先读准生字再读顺、读通

5、课文,或先读课文,遇到生字再读田字格或绿线中的注音,不理解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检查学习效果时可先让学生自选自然段读课文,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正音。帮助学生读准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着重介绍了恐龙的什么,再试着用“课文先写了……再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2)抓住要点,帮助学生把握恐龙的外形特点。恐龙远离我们年代久远,它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是科学家根据资料大胆猜测,根据恐龙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而起的名字

6、。这一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感悟。让学生围绕总起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展开学习活动。(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知课文的说明方法。课文是怎样形象地写出恐龙外形特点的?教学时,可选择其中一种描写恐龙的句子,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说、写的活动中去充分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复述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恐龙的外形特点。然后根据资料,学习作者的写法介绍其他恐龙的外形特点,再交流。(4)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用词造

7、句的准确性。(二)、《槐乡五月》《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升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课文语句优美,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

8、,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所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1、图文结合绘意境教学时,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利用各种槐花的图片,以及槐花饭等图片,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