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名师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名师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67763

大小:82.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名师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名师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名师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名师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名师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能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描述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阐明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4、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5、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重点(2)描述蚯蚓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5)关注动物的栖息地2、难点:

2、(1)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差别(2)设计制作观虫器(3)观察蚯蚓(4)兔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4教学过程一、情景引人1、观察P12页图片描述这些动物的栖息环境2、假设水中生活的动物如鱼到陆地生活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引出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不同,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比较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不特点对比分析教材中的图片,讨论总结填表。温差湿度浮力氧的存在状态复杂程度水生环境陆地环境学习任务二:举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学生自学教材P13结合图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2、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湿度运动呼吸

3、反应环境特点动物适应结构3、结合学习内容归纳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特点(1)结构:(外骨骼、鳞、甲)(2)器官:(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1)呼吸器官:(气管和肺)(2)反应:(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发达,能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学习任务三: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1、学生观察和饲养蚯蚓,各小组描述采集的环境介绍并展示蚯蚓观察器的制作方法及饲养过程,互相质疑。(指导观察方法:先整体后局部做好学生思想动员,消除部分学生恐惧心理)2、探究活动:观察和实验(1)蚯蚓的生活环境(2)外部结构特点(身体的分节情况、触摸感觉腹面的刚毛及体表是否有黏液、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

4、(3)生理特点(对比蚯蚓的运动)(呼吸)小组在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时严格按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随时作好记录。3、展示结果,小组讨论P15思考题并回答4、师生总结:蚯蚓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5、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蛭、沙蚕,总结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学习任务四:举例说出家兔适应陆生环境的特点,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学生分组学习并讨论(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1)、观察兔,描述兔的外部形态特征,思考兔毛的作用。(2)、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前后肢的长度,推测与运动方式的关系。(3)、观察兔的牙齿并与狼的牙齿作比较,思考牙齿的不同与食性的关系。(4)、家兔的内部结构:观察消

5、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体会对维持恒定体温、取食和对多变环境迅速作出反应的意义。2、学生总结家兔与陆地生活适应的特点?3、介绍常见几种动物,结合内容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任务五: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和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阐述1、陆生生物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2、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三、系统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内交流)四、尝试应用1、蚯蚓在自然界有什么作用?2、以“陆生动物如何适应环境”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五、板书设计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皮肤运动呼吸感觉

6、和神经系统2、蚯蚓外形运动生活习性环节动物的特征3、兔体表运动牙齿神经系统4、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