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70695

大小:68.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2.检索资料,掌握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3.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情感目标1.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2.感受字里行间透出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

2、悟人生意义。教学设计思路1.诵读法。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引导学生揣摩品读重点句段,悉心体会作品的结构方法和富含浓郁感情的语言。2.研讨探究法。散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引导学生研析重要句段,如反语、副词的表意等,以准确深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引导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通过研读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

3、”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1.《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

4、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

5、人的投枪和匕首。2.时代背景(1)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人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人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2)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最初,“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

6、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仙台医专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以很大刺激,促进了他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醒国民灵魂。写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隆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2.学生情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叙述线索。思考:(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

7、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明确:(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2)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

8、仙台后对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