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采薇》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采薇》教学设计 语文版

ID:29470755

大小:66.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下册 《采薇》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采薇》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采薇》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采薇》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采薇》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采薇》教学设计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采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2)培养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能自行翻译,了解作品主旨。(2)从诗歌的时代背景,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由表及里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并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教学策略】1.以诵读为切入点,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

2、、点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计划】1课时【教学教程】一、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

3、问题设置1.学生朗读,纠正字词。岁亦莫(mù)止:“莫”,同“暮”。玁狁(xiǎnyǔ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我行不来(lài):慰问。  雨(yù)雪霏霏:下雪。2.自主学习《采薇》,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问:此诗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写的?是刚刚参军?是行军过程?还是回家路上?答:回家路上,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4、霏。”前五章都出于回忆回想中。问: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答: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三、深入探讨1.合作探究,前后座四人为

5、一小组,展开讨论。①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②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③乡思情结的内涵:(教师总结: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2.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6、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四、疑难探究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这四句诗是怎样的抒发主人翁的感情的?  (1)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

7、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

8、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